不支持Flash

规则变迁中的投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袁 宜

  华东师范大学

  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市场游戏规则的变迁,往往孕育着投资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很多时候往往又是正面的,甚至会是暴利的机会。

  眼下正在发生的“基改”,也就是

封闭式基金在契约到期后并不清盘,而是转变为开放式基金继续存续。这其中或许正孕育着金矿。

  之所以规则改变多半会带来投资获利的机会,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主观上,规则制定者往往有意让规则变迁成为市场的利好。如果新规的出台会对参与游戏的某方产生不利的影响,则必会遭其极力反对,新规的推行便会遇到阻碍。遭人反对,甚至攻击,这对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来说,总是头痛的事。而试图做出一些实绩,这又是每位规则制定者的宿愿。为了保证变革的顺利推行,也为了保持和谐稳定的大局,规则变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这样的压力下,规则制定者通常会权衡再三,尽量将新规的推出转化成一个为各方所乐于接受的利好消息。因此,规则条款精心打磨,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共同营造起一个喜庆祥和的气氛,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客观上,由于规则制定百密一疏,如果在推行中发现疏漏而对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规则制定者一定会尽力弥补;如果疏漏的影响是正面的,则往往会被放任自流。由此,正面的投资机会就会显得略多一些。由于这样的投资机会是出乎所有人事先预料的,因此能否及时地把握住这种机会,确实是对投资者的洞察力和敏锐性的考验。

  让我们回到“基改”这个正在发生的故事。

  首先,从封闭式向开放式基金的转变,意味着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与净值之间巨大折让的收敛。这已经让先知先觉的投资者赚了一笔。然而新规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潜在的获利机会。

  为了避免封转开后引发巨额赎回,新规要求封闭式基金到期摘牌后,先进入一段集中申购期,等申购资金到帐后,再开放赎回功能。这样,一来可以让基金保有充足的资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赎回,而不必抛售资产筹措资金,二来新投资者踊跃的申购也可以安定基金老持有人的信心,不再急于赎回。

  但同样是这个稳定措施,使基金在集中申购期结束后,持仓比例会有显著的下降。假使对后市研判乐观,这个新生的开放式基金必然会进入一个快速建仓期。那么,手中握有大把现金的新基金会如何安排投资方向呢?还是原先那个基金经理,还是原有那套投资理念,对投资品种的偏好应该还是一样的吧。再者,原本在封闭式基金规模下重仓持有的个股,如今因为新增资金的到位,一下子变成了轻仓股,继续加仓的余地巨大。既然是一直看好的

股票,为什么不再加仓?况且,与其买入其他股票给别人抬轿,何不推高自己的股票,做高自己的净值呢?

  基于这样的思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基金兴业在转为华夏平稳增长基金的首日,其“重”仓股票中居然同时出现了三只涨停。作为第一只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基金兴业在进入转换期以前的原有规模仅有5亿元,经过三周的集中申购,一下子增加了18.46亿现金。面对数倍于现有投资规模的现金,新基金的增仓意愿强烈。10月9日,即基金兴业封转开新募资金到帐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其市场表现已向人们很好地诠释了这种加仓效应。看起来,管理层似乎也乐于见到新老基金的平稳过渡以及新基金的开门红。毕竟成功的“基改”试点,有助于后续改革的全面推进。事先意识到这一机遇的投资者,想必现在已经乐开了花。

  今后一段时期,封闭式基金还将陆续到期转为开放式,开放式基金的复制之风也正方兴未艾,因而,规则变迁中孕育的加仓效应,以及由此引发的投资机会还将继续演绎。然而,不同个案所引发的加仓效应的具体大小,以及由此衍生的跟风投机机会的强弱,还将取决于新老基金规模的对比、原基金重仓个股的特性、基金经理对彼时行情的判断,以及彼时跟风者的多寡。刻舟求剑是要不得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