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中看新老蓝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03:59 金融投资报

  刚刚披露完毕的基金三季报和上市公司三季报是近来投资者极为关注的两大信息源。细读这两类三季报,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它们既解释“过往”,也导演“现在”,抑或还可预示“未来”。

  先看基金三季报。157家可比偏股型基金,仓位达76.86%,与前一季度基本持平。继续维持高比例持仓表明基金整体对未来行情持牛市思维。但悄然之中,基金重仓股已发生重大变化,投资组合发生大面积变动。167家可比偏股型基金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和金融成为三季度基金增持幅度最大的行业,其市值占净值的比例从二季度的2.99%和5.73%分别增加到5.66%和8.27%。有数据说话,金融、房产等“新蓝筹”在三季度中自然会走出飚涨行情。

  再看上市公司三季报。截至10月31日,1401家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15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9%。对比第一季度-13%和上半年7.5%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在经历了低谷和企稳后,上市公司三季度整体业绩出现爆发式增长。而在此番增长中,钢铁、航空、石化等传统权重行业景气度的回暖又最为炫目。宝钢股份第三季度每股收益0.27元,超过上半年收益总和;南方航空上半年每股亏损0.19元,第三季度则实现盈利,每股收益达到0.29元;中国石化第三季每股收益0.15元,业绩同比增长55.78%。这些传统权重行业景气度的明显回暖炮制了目前愈演愈烈的“老蓝筹”行情。

  基金三季报解释了“新蓝筹”行情的缘由;上市公司三季报导演了“老蓝筹”行情的崛起。未来呢?广发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朱平表示,未来“新蓝筹”的机会将超乎市场想象,完全不同于以往石化、钢铁这样的股票。这样的看法在目前基金业中颇具代表性,对“新蓝筹”的评判标准也将区别于过往传统蓝筹,它需要我们有一种全新的、前瞻性的眼光;但当下令人叹为观止的“老蓝筹”行情也提醒我们,在接受一种新的价值评判标准的同时,一些传统的价值评判标准也未见得就一定要舍弃。只要有价值,新、老蓝筹完全可以同在一个舞台上完美演出。

  本报记者 王筱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