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周益明旧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 08:0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周益明旧事

  证券时报记者 袁立波

  身陷铁窗中的周益明,会不会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浙商之一的他,为何没有循规蹈矩地走其他浙商走过的由小至大、向每分钱要利润的典型之路?而是选择建造一座“明伦”空中楼阁,选择一条急功近利的资本道路,最终把自己送上不归路。

  到今天庭审为止,周益明已经在遂宁市的看守所里度过了三百个左右的日日夜夜。去年年底,周益明因涉嫌挪用明星电力的巨额资金,被遂宁市公安局逮捕归川。

  其实,这位在资本江湖历练十年风雨沉浮的人物,至今年也才过而立之年又四个年头,并长着一幅笑容可掬的娃娃脸。这幅面孔背后,很难想象还“沉淀”着他曾经大胆、凶悍、空手套白狼式的资本运作史。在这里,不妨回顾一下这位年青的资本运作人物的“资本旧事”。

  1974年5月,周益明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逍林镇的一个小山村。之后,他考入宁波甬江财经学院,主修金融及会计。毕业后,周益明单枪奔赴北京发展,从事电子业贸易。1995年7月至1997年5月,周益明出任北京盛源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据周益明日后自己回忆,他和他的公司,在此期间通过做汽车防雾灯生意,积累了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1000万元。当时,做这个产品的一共有17家,其中16家亏损,他们是其中惟一赚钱的。

  1997年前后,周益明南下广东。1997年6月至1999年3月,周益明出任广东全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4月至2001年5月,曾担任三九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也就是在这一年,周益明在广东组建了日后成为其资本运作平台的明伦光电公司(明伦集团的前身)。当时,明伦光电的注册资本1000万。不久后变更为明伦集团时,注册资本已摇身成为5750万元。

  2002年,以明伦集团为载体,周益明开始了他危险的资本游戏。8月,周益明和他的明伦集团高调亮相

资本市场,事件为出资5666万港元收购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联大集团(0346,HK)75%的股权。次年3月,周益明再次以高出净资产30%的价格,投入3.8亿元收购了明星电力28.14%股份,明伦集团因此成为明星电力第一大股东,周本人随后也成为明星电力董事长。

  收购明星电力倾注了周益明的心血,这份心血是倾注在如何达到收购条件之上。据知情人士事后回忆,收购价3.8亿元远在周益明的身价之上,但为了满足收购要求,周益明做出了两件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举”:其一是花11万元聘请深圳某

会计师事务所,做出一份总资产27亿元、净资产12亿元的2002年度资产
审计
报告(明伦集团);其二是发展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以企业流动资金的名义,从深圳、广州等地银行获得了3.8亿元收购资金。

  巨额收购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周益明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利息包袱,也决定了他在明星电力日后一连串的运作,———那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希望通过明星电力丰富的现金流,来盘活岌岌可危的资金链。

  在入主明星电力后不到4个月,周益明就从明星电力划走了5亿元。此后,由周益明主政的明星电力,资金被源源不断地转入明伦集团,手法是司空见惯的对外拆借资金、违规担保等。到案发之时,周益明涉嫌挪用明星电力的资金数额已经累计到7.6亿元。

  7.6亿元,已经是当初入主明星电力3.8亿元的两倍。到2005年下半年,周益明挪用资金的行为,进入到四川省公安厅和遂宁市公安局的侦查视线,但周益明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挪用资金除部分归还银行欠款之外,大部分投入深圳地产领域,投资在那时并未能收回,资金链断裂已经无法归还占用资金。“丧钟”在此时不可避免地敲响了———2005年年底,周益明及明伦集团主要高管人员相继被遂宁公安机关逮捕,曾经声名鹊起的明伦集团像建在沙盘上的高楼,一夜之间便轰然倒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