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券业浴火重生奔向寡头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 07:2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卢荣

  经过三年综合治理的洗礼之后,证券行业整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券商格局开始步入寡头时代。

  在过去的三年里,南方证券、汉唐证券等一大批风险类券商得到了有效处置,客户信心稳步恢复,行业面貌焕然一新;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创新类券商开始走向前台,扮演券业的领头羊。这样,随着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暂时告一段落,券商风险整治进入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轨道。

  随着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等优质券商掀起发展的新高潮,浴火重生的证券行业驶入了高速成长的快车道。

  摆脱阴影

  在过去三年里,南方、大鹏、汉唐、广东、闽发等一大批当年券业霸主轰然倒下,让人看到了监管层处置风险类券商的坚决态度。

  由于先前我国券商治理结构的先天缺陷,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外部投机环境的诱导,导致我国券商在经营过程中违规、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并不断出现深陷泥潭,亏损累累的情况。曾经声名显赫,代表我国早期券商实力的8家券商,如今仅存1家,其他7家已在证券市场上烟消云散。

  但在经历近三年来的综合治理之后,混乱局面获得明显的改观,券业逐步走出之前的阴影。日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截至今年9月初,全行业共化解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违规

理财、挪用债券和股东占用等历史遗留风险指标平均压缩90%,29家高风险和严重违规的证券公司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得到稳妥处置,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监管部门的安排,今年12月底前要完成老国债回购的清理工作,实现券商基本信息公示。特别是,在明年8月底前,券商全行业实施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并全面公开披露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这意味着,今年底要基本完成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券商行业的风险将彻底得到根治。

  重树券商格局

  中投证券行业研究员陈华龙表示,危机往往也是市场资源整合和行业格局重新划分的契机。在一大批风险类券商被处置关闭的同时,原本处于第二梯队的中信、广发、华泰却借机收购或托管了部分问题券商的优质资产,获得了高速成长的机会,改写了券业发展的原有格局。另一方面,国泰君安、申银万国证券因中央汇金的入主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

  以广发证券为例,2005年,进场托管武汉证券并收购其25家证券营业部、4家证券服务部;2006年1月,受中国证监会委托,进场托管河北证券37家证券营业部和31家证券服务部;2006年5月通过市场化手段正式收购第一证券证券类资产;2006年9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正式受让长财证券下属两家营业部。通过这四次托管和收购(目前河北证券收购工作正在进行),广发证券将获得80家证券营业部和40家服务部。综合治理带来的发展推动力可见一斑。

  而截至目前,18家创新类券商中有13家公司上半年累计综合价值量排名在行业前20名以内,而这13家公司之外的长江证券也排在第21位。这14家公司综合价值量占有的市场份额达到40.61%,经纪业务市场份额达到39.06%。18家创新类券商占有的股/基/权交易额、综合价值量及经纪价值量市场份额分别为41.39%、43.05%和41.53%。进一步讲,如果将12家创新类券商所托管的券商份额算上,18家创新类券商所占有的股/基/权交易额的市场份额为53.95%。另外,券商综合价值量分别排在行业第2、8、13位的银河证券、中信建投、中投证券等经过重组洗礼后的大券商,跻身创新类券商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加上这3家候补创新类券商,整个创新类券商的股/基/权交易额将占全行业的62.12%(中信建投因并入中信系未被再计入)。

  规范类券商竞争激烈

  与创新类券商相比,现有的25家规范类券商的整体经营实力显然有巨大差距。2006年1-7月份,创新类券商累计股/基/权交易额、综合价值量、经纪价值量分别为规范类券商的3.38倍、3.58倍、3.42倍。而25家规范类券商仅占有12%左右的市场份额,即使加上所托管的券商份额,也不过14%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宏源证券和齐鲁证券在分别托管了新疆证券和天同证券后,实力突飞猛进,分别排在行业第18和13名。有着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背景的安信证券行业排名更直升至第12名。这三家公司成为这轮券商重组中脱颖而出的三匹黑马。

  此前,曾有消息称,规范类券商最终可能扩编至60家左右。如果属实,它们将为不到40%的市场份额展开激烈争夺。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下,它们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走上合并之路,特别是处于本集团“领头羊”位置的一些券商。还有一部分实力弱小的券商可能会被国内大券商收购,或演变成类似于国外的折扣经纪商或网上经纪商,为特定客户群体提供专业化服务。

  券业“寡头”格局即将出现

  某创新类证券公司总裁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券业的寡头时代正在来临。随着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结束,市场化并购将取代政策性重组。特别是,行业内部的整合与行业外部的挤压将使绝大多数券商没有生存的空间。“强者愈强”,证券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资源、优秀人才正在向那些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创新类优质券商集中,而大部分规范类券商将面临边缘化、最终被人收购的命运。

  业内人士指出,经过了三年的综合治理之后,券业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证券公司的股权为例,上海某创新类券商前年的股权拍卖出现过无人问津的情况,而同样是这家券商,今年在做私募股权的时候却出现很多财团争抢的局面。以前很多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前些年在做年报时还计提了损失,今年受益于证券市场回暖,许多券商概念股都是一飞冲天,涨势迅猛。

  某创新类券商董事长向记者透露,他们最近在商洽收购几家风险类券商。他们的想法就是在行业处于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做强做大。按照他们公司对未来券业的理解,未来的券业会出现由4-5家公司掌握市场60%-80%的资源的状况 。基于这样的判断,该公司提出了证券控股集团的目标,就是想借此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最终能成为4-5家中的一员。

  中投证券行业研究员陈华龙指出,国内证券公司之间的过度竞争不仅难以产生规模效应,也无法与国际大投行相抗衡。这次综合治理引发的政策性重组只是券商并购重组的开始,行业整合远远没有结束。在综合治理尘埃落定以后,追求规模与协同效应的市场化重组将成为主流。

  招商证券研究员刘景德指出,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券商的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券商的分化格局将加快,一批劣质券商惨遭淘汰出局,一批大中型券商获得长足的发展,一批超级航母级券商从此确立了在我国证券业内的主导地位。未来我国证券业格局主要由三类券商所决定:第一类是具有强大股东背景支持的大型券商;第二类是金融控股集团旗下的银行系券商;第三类是即将成为国内主流券商之一的合资券商。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共有116家证券公司,而2004年是127家,2003年是124家。截至目前,券商家数已由2003年的124家变为了102家,其中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认可的创新类券商为18家,规范类券商为25家,这两类占到了券商家数的42%。

  着眼于更长远,不得不提及的是,银行与外资将成为未来影响券商格局最为关键的力量。对于迫切需要寻找更多利润增长点及进行综合经营的银行来说,进入券商领域是早晚的事情。即使在当前,各大银行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投行部门,并不断加大投入。与国内券商相比,银行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客户规模,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就是目前整个证券行业的合力难以抗衡的。至于外资的大举进入更是不容忽视:今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开放,外资进入国内

资本市场的渠道将更加畅通。无论是实力还是经验,外资的优势同样相当明显。因此,券业进入“寡头”时代是可以预见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