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工行股改三级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0:39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妮娜 北京报道

  当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以近200亿美元的融资规模登上有史以来IPO之冠的宝座,种种美誉见证的不仅是工行股改上市的光荣之路,还有国有银行改革的艰辛历程,以及国内资本市场正在经历的转折。

  成立股份制公司:

  从九年到六个月的跨越

  从2005年4月工行股改方案获批,到2005年10月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工行只用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就走过了建行和中行一年多才走完的路程。这是让工行深感骄傲的一个飞跃。

  2003年,工行股改方案尚未确定。按照当时业内人士的分析,如果依靠自身积累解决资本金问题,工行卸掉所有历史包袱,需要9年时间。面对依靠自身积累需要花去9年光阴的“时间预算”,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如果国家注资,工行有能力在三年内完成彻底改制。

  他承诺,改制完成后,工行每年预计有1000亿元的经营利润,并进入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大银行之列。此承诺在2006年10月27日这一天得到兑现。按照上市首日工行收盘价计算,工行A+H的总市值超过1391亿美元。

  与建行和中行不同,工行将2016亿元的可用财务资金一分为二,一块是1240亿资本金,算作财政出资,另一块776亿,算作工行的拨备;在此基础上,央行通过汇金动用150亿美元外汇储备(折合人民币1240亿)注入工行。如此形成的股本结构颇具工行特色:财政部和汇金各持股50%。

  引进战略投资者:身价节节看涨

  工行的战略引资也自成风景。2006年1月在鸡年行将结束之际,工行与高盛投资团正式签订协议,后者出资37.8亿美元购买工行新发行的股份。这个数额较5个月前双方在备忘录达成的交易上涨5%。

  从36亿美元到37.8亿美元无疑是讨价还价的结果。但是,在2004年年底的时候,情况就不是这样。在国际金融机构看来,当时的工行,以及较早完成股改的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是隐含巨大风险的“地雷阵”。在这三家国有银行发出入股邀请后,应声前往的外资金融机构寥寥无几。

  2005年10月份建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价由2.35港元节节上涨,上周五在3.05港元收盘。短短几个月,以30亿美元入股建行的美国银行在这一单上获得的账面收益超过80%,如此示范效应让外资金融机构看到了投资的甜头,也增加了国有银行谈判的筹码。

  国有改革正在化解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像工行这样资产规模为6.4万亿元的大型国有银行,2000年底不良贷款比率高达34.44%,到2005年底这一比例为4.43%,下降了30个百分点。

  和其他同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很大的不同,工行出于综合经营战略和回避竞争的考虑,没有选择商业银行,而是结盟投行巨头高盛、保险业大亨安联,以及信用卡业的佼佼者美国运通。目前,工行正在和战略投资者安联集团以及美国高盛,就网上银行保险业务、

企业年金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风险管理业务、投资银行进行广泛合作,培育综合经营潜能,以拓展中间业务收入。

  A+H同步上市:开辟历史先河

  2006年10月27日,工行同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其A股开盘价为3.40元,最高为3.44元。以收盘价3.28元计算,工行A股总市值达8218.89亿元,占沪市公司总市值的17.45%,占沪深两市总市值的13.67%,为第一大权重股。

  工行H股开盘价为3.60港元,最高为3.63港元,收盘报3.52港元。工行H股成交金额占港股主板总成交760亿港元的49%,为香港市场单日成交金额最高的

股票。以上市当日收盘价计算,工行H股总市值为2719亿港元,居港股市场第七位。

  工行H股和A股的同价同日发行解决了境内外信息披露一致、境内外发行时间表衔接、两地监管的协调和沟通、境内外信息对等披露等诸多问题,为以后的国内企业A+H同步发行树立了典范,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工行A+H第一次在A股招股书中披露了H股同步发行的相关信息,并将A股和H股发行过程中的相关公告分别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对等交叉披露,创造性地解决了境内外信息披露一致和同步协调的问题。

  工行A股的发行价格区间及发行价格在经港元与

人民币汇率差异作出调整后,与H股发行价格区间及发行价格一致,即H股3.07港元/股,A股3.12元/股。这个价格基于海内外的簿记情况共同确定,既兼顾了海内外投资者的整体需求,也使得双方的定价权得到充分的反映。

  工行还在国内首次引入绿鞋机制。此举有利于增强参与一级市场认购投资者的信心,以及自身股价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的平稳过渡,减少上市初期股价的波动性,对A股市场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