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别趟预测这潭浑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陆伟飞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昆虫学家对蚂蚁作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他们把两堆同样的食物,放在离蚂蚁窝同样的距离上,并不断地补充,使两堆食物总是保持一样多。人们要观察的是,蚂蚁如何分组来搬运这两堆食物。

  人们起初以为,蚂蚁会均匀地分成两组。每只蚂蚁第一次出来寻找食物时的决策都是随机的,就像丢铜板一样,次数越多,形成分布接近50:50的机会就越大。然而,试验的结果表明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蚂蚁一旦成功地找到食物,第二次又会回到同一堆食物上取食,一直延续下去。当找到食物的蚂蚁回到蚁窝时,会接着用化学分泌物刺激另一只蚂蚁跟随它找食物。有些种类的蚂蚁能力则更强,通过留下一条分泌液足迹,会把整批的蚂蚁都带过去。因此,蚂蚁第一次从蚁窝爬出来时,决定朝哪个方向走,会受到途中遇到的蚂蚁足迹的影响。任一特定食物堆上的蚂蚁越多,往后更多蚂蚁前来的机会也就越大。两组并非均匀分布。

  在《蝴蝶效应经济学》中,保罗·奥默罗德引用这个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要从一个单独的个人来推断整个群体的行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个别当事人———不管是蚂蚁、人还是公司,都有三种选择:保持原先的决策,自动选择另一个决策,或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而改选另一个决策。个体决策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整个群体的行为结果。就像上面提到的蚂蚁试验,每次试验结果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就是所谓的混沌现象。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时,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模型模拟天气的演变。他原本的意图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均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很大不同。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扇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

  目前,科学界对混沌现象的普遍定义,是指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一个确定性理论描述的系统,其行为却表现为不确定性———不可重复、不可预测。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是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无法采用统计学的回归分析,也就没有办法得出单一数据与整体结果之间的关系。

  奥默·罗德认为,整个社会系统的行为,根本无法将其组成部分机械地拼在一起来理解,经济体和社会也远不只是寄居在这个经济体和社会里的所有个人的总和。而根据目前的科学知识,要在一段时间内作出具有系统性的精确预测是不可能的。

  既然无法精确预测,那么对系统的干预就应该小心翼翼。真正的科学家可以把宇宙飞船送到月球,因为他们非常清楚

火箭要如何飞行,调整操纵装置会出现什么状况。但是,经济学家缺乏这样的了解,预测者可以很清楚在任何时间火箭的位置,但无法知道火箭要朝哪个方向飞。米尔顿·弗里德曼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认为,政府的短期干预既可能加重经济周期的波动,也可能抑制其波动,他对政府能否足够准确预测时间非常怀疑。个别政府干预时机选择对了,那是它运气好。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短期干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所谓乘数效应———改变公共支出、所得税率、销售税率、利率等指标,就会在一个特定倍数上改变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方面的水平。乘数效应理论提出后,它成了计量经济学家们的研究焦点。尽管凯恩斯发表的这一观点已经70多年了,但人们对乘数值的大小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新古典主义批评凯恩斯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无法从单个人的行为推导出他的理论。因此所谓的乘数效应可能只是一种猜测。凯恩斯经济学是一个黑箱,人们在一头放进公共投资,而在另一头观察产出的变化,至于箱子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则并不研究。现在,博弈论已经广泛渗透入经济学。它的理论基础便是从个体的分散决策开始,然后研究个体间相互影响会产生的事件结果。这不是一种新思想,在古典经济学那里就有,只是现在有了新的数学工具去精确处理罢了。这里,黑箱被彻底打开,但是面对庞大的系统,有太多的分叉,数学处理依然很难。精确的预测仍然可望不可及。

  作者告诫我们,在短期精确性和控制都不可能的情况下,政府一般应该少干预,而不是多干预。关注短期预测,以及认为通过这个可实行控制的错觉,会把资源和关注焦点从重要的事件上转移。政府确实对经济运行的总体结构框架有强大的影响,有好的,也有不良的影响,这才应该成为讨论的焦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