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量体裁衣 选对生命周期基金实现财富梦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 05:37 中国证券报

  投资建议

  渤海证券 郭鹏

  作为国内基金产品新成员,生命周期基金确实有其独特之处———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对投资者的投资进行了总体规划。目前国内市场上已有两只生命周期基金———汇丰晋
信2016和大成2020,以后该类型基金也会越来越多。那么,这种基金适合哪种类型的投资者,投资者也面临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

  生命周期投资这种策略

  正如美国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基金认为的那样,“通过采取生命周期投资策略,更多的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可以避免过多地受情绪影响,提高其达到最终目标的机会,而且能够更好地控制受市场波动影响的心情。”

  如果投资者通过在投资初始阶段合理配置资产,然后随着自己接近设定目标来动态地调整这些资产,就会提高其达到最终

理财目标的机会。第一步,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年龄或者进行投资的时间区间,确定自己适合什么级别的风险。也就是说,要了解自己的生命周期风险承受能力。第二步,依据风险表现,设定初始的目标资产分配。第三步,随着逐步接近投资目标,要对资产分配的调整有系统计划———逐渐减少股票投资,增加债券投资。

  生命周期基金正是基于这样的投资策略和目标而出现的,帮助投资者避免盲目的投资行为,防止在投资初期过度谨慎、而当其接近所设定目标时投资又过度激进。

  选基金也要量体裁衣

  不同的生命周期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风险承受能力、最终理财目标的投资者。从根本上讲,生命周期基金应当属于养老产品,目标群体应当是个人而非机构。从生命周期投资的原则出发,投资生命周期基金要根据如下因素进行考虑:

  年龄结构。以大成财富2020为例,它将30-40岁的人群锁定为主要的投资者结构。该基金认为30-40岁是人一生当中投资的黄金期,再过15年,该年龄段人群进入45-55岁,这些人会转换到现金需求的状态当中。这样,大成2020正好可以比较贴切地满足该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而国外实践证明,刚步入退休期的人群对资金的需求不会立刻降下来,因此国内30-40岁人群的投资目标未必会迅速在2020年从资本增值转换到资金需求中来。因而,我们认为,结合我国情况,45岁左右的男士、40岁左右的女士是投资大成财富2020的适宜人群。

  生命周期风险承受能力。这一概念最先出现在《漫步华尔街》一书中,它是一种同投资者年龄相挂钩的风险承受水平的客观评价方法,比传统的“风险容忍力”概念客观得多。“风险容忍力”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心理层面的感受,指的是一个投资者能够容忍其资产有多大的波动。而生命周期风险承受能力着眼的是哪些机会投资者不能错过以及哪些风险投资者不能承担。

  举例来说,如果一位离退休还有40年的投资者放弃股票投资,而进行固定收益投资,那么客观地讲,他冒了长期内失去高回报的风险。而如果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年人,拥有极高的“风险容忍力”,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那么,他无法达到最终目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假设一位目前25岁的投资者,每月投资290元,按8.2%的年回报率计算,40年后,最终他会获得100万元。他如果在30岁时损失39%,那么,他的年回报率达到8.9%就能实现65岁获得100万的目标;如果在45岁时损失39%,那么他的年回报率必须达到11.1%,才能实现65岁获得100万的目标;而如果在60岁时损失39%,那么他的年回报率必须达到24.6%,才能实现65岁获得100万的目标,而这是很难做到的。

  风险提示

  基金经理频繁变动。生命周期基金作为长期或者超长期的品种,那么它的收益应该与基金经理的风格和稳定有很大的关系。

  股票投资和固定收益投资能力难以兼具。生命周期基金资产配置的调整规律明显,股票资产的比重呈定期减少的趋势,但大部分时间里,它仍属于配置型基金,而配置型基金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认为,一位基金经理要么擅长股票投资,要么擅长固定收益类投资,很难做到两者同时擅长。

  基金契约导致基金难以对二级市场做出有效反应。比起一般的配置型基金,生命周期基金的股票资产变动过于机械,在国外,对其最常见的质疑就是什么时候减持股票资产比重合适。有时明知道明年股票市场会好于债券市场,但生命周期基金受契约规定限制,却不得不继续减少在股票资产上的配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