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经济较快增长格局不会有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6:1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郑晓波

  新华社昨日播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关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分布、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引起了众多人士的关注。

  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出台的情况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将进一步理顺经济发展关系,未来一至两年内,目前已经形成的经济较快增长的格局不会有变化。

  助推欠发达地区发展

  《决定》在提及影响社会和谐的几个矛盾和问题中,首先提到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问题。对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表示,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做到城乡之间和各个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的发展。

  他认为,要使区域、城乡在所有分配方面发展更协调和平衡,就要让落后的地方以更快的速度赶上来,而在这一方面除了要靠这些区域自己加快建设外,还要国家在财政、税收以及其他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帮助、调控。

  《决定》也明确指出,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中央财政转移支出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经济增长不会放缓

  在《决定》表示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西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并将固定投资增量更多用于农村的情况下,当前投资增速过快的趋势是否会延续,将对今后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社会和谐,首先要发展”是六中全会达成的重要共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目前进行新农村建设、政府加大对中西部支持力度的背景下,要想减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面临相当大的压力。

  中信证券研究所马青博士认为,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为基础,科学发展与快速发展并不冲突。相反,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转变等方面,原来制约消费的因素,包括保障、医疗、教育等,很快会有所改善,对未来消费需求的持续较快增长非常有利。“从未来一、两年来看,已经形成的经济较快增长格局不会有变化。经济增长低于10%的可能性并不大。”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马青认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发展,而发展强调科学。所谓科学发展,是一直提倡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概括表述。具体看,近期的目标是推动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这将对相关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决定》也明确表示,“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扶持东部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加快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长江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根据日本产业结构转变的经验,我国工业结构调整正当其时,

人民币升值和资源压力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使得产业结构向高端的机械装备、技术领先和服务业的转变成为趋势,节能降耗、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领域也将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国防和军工领域也会受到国家的重视,而
房地产
业受
宏观调控
的影响将更加突出。

  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等业内人士预期,将来国家在新能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肯定会进一步加大,由此也有望给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机遇和“源头活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