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对公业务发展带动对私业务成为选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5:4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石朝格 北京报道

  在日前召开的“2006(中国)银行家论坛”上,来自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管认为,在外资全面进入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正面临转型困境,为了应对未来新的竞争格局,中小银行必须尽快转型寻求差异化经营。

  “眼下,股份制商业银行拼速度、拼规模、拼大户的传统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战略调整和经营转轨,也已成为股份制银行的共识。”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洪崎如是说。

  面临转型困境

  洪崎表示,股份制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已日趋弱化失效,普遍陷入转型的困境。

  长期以来,股份制银行在业务模式和客户结构上普遍趋同,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主要开展价格竞争。尽管当前各股份制银行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

零售业务、信用卡、
理财
、贸易融资等新业务,但其客户定位基本都突出中高端、强化对中间业务市场的争夺,具体的产品、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发展策略都基本相似,价格竞争手段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洪崎认为,在新形势下,股份制银行面临着资本约束与监管强化、利率市场化加速、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资银行进入、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货币和资本市场发展、贷款市场变化7大挑战。

  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王君对此也持有类似的看法。王君认为,目前国内的中小银行普遍不具备创新能力,大家追逐的都是一个战略,那就是要做大、做强,争夺城市里的市场份额。

  如何处理对公与对私业务

  那么,股份制银行的出路在哪里?

  “银行转型的路径有多条,但就可行性来说,应该是以对公业务的发展来带动对私业务。”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姜波说,目前国内股份制银行都在进行战略调整,在业务上由对公向对私进行调整,在收入结构上由利差收入向中间业务收入转移,在信贷结构上由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向贸易融资转移。而根据国外的经验,主要精力应放在“公私业务”上,而且对公业务向对私业务的调整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如果单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对私业务上,忽视对公业务,调整同样会不成功。

  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秦池江也表示,股份制银行在转型中如何处理好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的关系已成为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有人提出公司业务抓调整,私人业务抓发展,中间业务抓突破;有人说,不抓对公业务现在就没饭吃,不抓对私业务将来没饭吃。

  王君认为,小企业融资市场也代表中国的盈利方向。无论是对重组过的国有银行,还是现在努力改善状况的中小银行来讲,转而对小企业发放贷款,应该是未来重要的盈利领域。

  与外资银行竞争个人理财高端产品,显然不是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所在。王君表示,这里面的原因除了多年来的习惯和惯性,比如怕失去原来的客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创新。关于创新的分析是完全可以原封不动的搬到金融领域里面,组织创新、人才、文化等等,完全适合银行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