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凯雷放弃徐工控股权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4:12 第一财经日报

凯雷放弃徐工控股权内幕

  本报记者王佑发自上海

  10月16日这天,S徐工(000425.SZ,下称“徐工科技”)引起了市场的注目。上午,该股以6.01元跳空高开后,涨幅超过5%,一度排名至深市涨幅第二。下午一开市,它继续向上飙升,2点30分左右直冲6.58元,盘中涨停。

  北京一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当天下午2点,商务部等相关领导开始听取徐工集团就凯雷徐工机械收购案新方案的意见。凯雷将控股权交出,从原先控股徐工机械85%,下调为50%,与徐工集团平分秋色。

  该会议时间并不长,大约1个小时。会议中间及最后,商务部领导对此方案都没有发表意见。

  该人士称,当得知商务部并没有特别的意见之后,徐工集团、凯雷亚洲投资基金(下称“凯雷”)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两份文件:《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及修订协议、《合资合同》及修订协议。17日,徐工集团拿到江苏省和徐州市批文,直接将新方案上报国家有关部委。

  凯雷集团的全球总裁大卫·鲁宾斯坦并没有出现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而是以电子签名的方式定夺了这样一桩至关重要的买卖。

  “至于买卖是否会通过中国商务部的审查,他本人或许已经有了想法。”关注此次收购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这场商务部审查新方案的结果,是凯雷“下赌”徐工机械的关键时刻。经过355天的等待,眼看10月25日为截止日期的原收购协议将会成为一张废纸,如果再不奋力一搏,凯雷无疑功亏一篑。

  据记者多方了解,实际上凯雷对出让控股权的这一新方案一直持有保留意见。在与徐工集团的多次沟通中,凯雷一直都认为,如果早知出让控股权的话,那么起初就不会来参与这次并购案。

  在记者对徐工集团的几次采访中,徐工集团都表示,徐工机械本来是准备小部分股权招标,但没有人来投标。当公司抛出拟出让控股权的方案时,才吸引到了众多买家。但是由于今年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市场的广泛参与讨论,使得这笔在凯雷集团美国总部看来并不特别的收购案显得备受关注。

  因此,直接操盘的凯雷亚洲地区总部最终说服了美国,以出让控股权的方式再次下注徐工。

  于是,凯雷与徐工集团一致协商,在7天的国庆长假后,将提议紧急提交给了徐工集团职工代表大会,并获得了高票通过。

  同样是在16日这天,全程参与徐工改制的投资公司摩根大通向记者透露,凯雷徐工的大局已定,但对方不愿就细节再深谈。

  徐工集团一位职员告诉本报记者,集团员工、江苏省、徐州市政府等就凯雷新方案是否会有统一意见根本不是凯雷所担忧的,商务部的态度将会决定这笔收购最终的命运。

  10月17日一早,徐工科技临时停牌,就上海一媒体文章予以回应。然而,就在他们履行上市公司的相关程序并向证交所进行详细汇报的同时,当天中午已经有人拿到了徐工科技公告的全文。

  当记者向凯雷询问新方案的时候,该公司保持了一贯的缄默。17日傍晚,徐工集团决定将公告对外公布。但是,公告并没有公布收购的新价格。

  10月18日,包括本报在内的各家媒体纷纷对凯雷的这一新动作进行了跟踪报道。但由于徐工科技并没有在公告上提及凯雷的收购价格,而某媒体则称“交易价格提高”,徐工科技担心引发市场的进一步猜测和骚动,决定临时停牌一个小时。

  但这一小时,还是变成了一天。徐工科技没有在昨天下午收盘前发布任何公告。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调整入股比例且签订了新方案后,凯雷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罗一不愿就收购案的变化作任何评价。在北京待了一个下午之后,他直接飞回了公司常驻地香港。

  昨晚,凯雷投资集团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本报记者询问时称:“本次调整充分体现了徐工集团和凯雷以各方最佳利益为重,为推动交易完成所做的审慎、务实的努力。”不过,一直关注该收购案的一位人士也再次提出质疑,即该案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变数,比如这种变更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