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徐工案新协议获批可能性加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2:15 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吕壮 贾林男 18日北京报道 核心条款做出改动有关质疑得到回应 S徐工今日披露,公司于10月17日接到第一大股东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徐工机械”)通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工集团”)、凯雷徐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凯雷”)、徐工机械于10月16日签署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之修订协议,同日,徐工集团、凯雷签署《合资合同》之修订协议。 根据两个修订协议,凯雷将拥有徐工机械50%的股权,徐工集团仍持有徐工机械50%的股权,徐工机械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新方案除凯雷持股比例由85%降至50%外,收购价格还有所提高,同时取消了对赌协议,但保留毒丸计划和惩罚性条款,在董事会构成上,徐工集团和凯雷各占一半,董事长由中方担任。 记者还获悉,新方案已经徐工集团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共有213人参加表决,只有2票反对。新方案也已获得江苏省和徐州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基本认可,即将正式呈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有关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较之原来的协议,修订后的协议作出了几项实质性改动,而这些改动在很大程度上对此前协议中有关方面的质疑作出了回应,因此新的协议获得批准的可能性较之以前大为提高。 根据徐工集团、凯雷2005年10月25日签订的《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及《合资合同》,凯雷通过收购徐工集团持有的徐工机械82.11%的股权,再加无条件增资和对赌协议,共持有徐工机械85%的股权,徐工集团则持有其余的15%股权。 由于外界质疑凯雷收购徐工是“斩首式”收购,不利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关凯雷能否控股徐工的问题被屡屡提及。 现在徐工集团和凯雷对原方案进行了修订,将凯雷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85%降至50%,使得改制后的徐工机械不再是外资控股企业,正好回应了市场的质疑。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凯雷收购徐工比例的下降与改制背景密切相关。他认为如果徐工机械2004年4月改制时就限定外资不得控股,那肯定不会吸引众多外资参与竞买。而今年以来,国家对重大装备行业的政策导向有所变化,强调国有资本的控股比重,此时如果凯雷不对方案进行修订,就很难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市场对凯雷收购徐工案的另一个质疑是收购价格太低————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甚至提出愿意加价1亿美元收购徐工。 虽然徐工机械股权是否贱卖至今没有结论,但知情人士透露,徐工集团与凯雷签署的修订协议还是将收购价格进行了适当提高。不过由于双方签署了保密协议,因此外界无从知晓新的收购价格到底提高了多少。 根据一年前签订的协议,凯雷出资20.69亿元购买徐工机械82.11%的股权;同时,徐工机械在现有注册资本1253013513元的基础上,增资241649786元,全部由凯雷认购,凯雷至少支付6000万美元。 在提高收购价格的同时,修订后的方案还取消了颇受非议的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即原方案中的有条件增资协议,凯雷同意对徐工机械单方增资241649786元,其中6000万美元在交易完成的当期支付;如果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经常性EBITDA是指不包括非经常性损益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到约定目标,凯雷还将另外支付6000万美元。 业内专家分析,之所以出现对赌协议,应该是徐工集团对徐工机械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和凯雷的预测产生了较大分歧,需要通过对赌协议进行调节。而如今2006年度已过去三个季度,徐工机械的盈利情况大局已定,没有必要再进行对赌。 由于凯雷持有徐工机械股权的比例由原先的85%降至50%,因此徐工机械的董事会构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按照之前的方案,徐工机械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任期4年,其中2名董事由徐工集团委派,6名董事由凯雷委派,其余1名董事由总经理担任。董事会设董事长1名,由凯雷委派的董事担任,设副董事长2名,由徐工集团委派的董事担任。 而新方案中,董事会人数为偶数,徐工集团和凯雷委派的董事人数相等,设董事长1名,由徐工集团委派的董事担任。 修订后的方案规定,重大事项审议时,必须获得全体董事二分之一以上(不含二分之一)同意才能通过,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徐工集团还是凯雷,均对重要事项的决策拥有一票否决权。 虽然新方案对部分核心条款进行了修订,但绝大部分条款还是与以前一样,其中毒丸计划和惩罚性条款都予以了保留。 据悉,由凯雷牵头的发动机项目的合作,徐工机械已经与潜在投资方完成了前期谈判,只待收购方案获批后即可启动。 与此同时,百慧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维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很遗憾”,即使凯雷和徐工不对股权进行如此大的调整,只是将收购价格略微调高,原方案还是很有可能通过的。“虽然议论很多,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此案存在贱卖,或者威胁到产业安全。” 管维立表示,方案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很可能是因为徐工和凯雷担心夜长梦多,双方都退一步,是为了保险起见。 此事是否会对目前悬而未决的收购案产生影响?“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管维立表示,这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外资收购我国企业的积极性。(19B1)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