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山东墨龙转香港主板上市获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香港创业板流通性、融资能力不佳引发转板危机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杨勣

  山东墨龙(8261.HK)计划由香港创业板转往主板上市又有新进展。

  昨日,公司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已于10月17日通知公司保荐人,称主板上市委员会原则上已批准公司H股在主板上市及买卖。有关通函将会于今日寄发给公司股东。

  昨日,山东墨龙董事会办公室的盛女士接收上海

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自2004年4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以来,公司已在各主要业务分布区域建立巩固了市场地位,公司H股在主板上市,将可提升公司的形象,同时提高H股的交易流通量,这对公司未来的增长、融资灵活和业务发展有利。毕竟主板的交投要活跃一些,对外影响力也更高一些。以介绍形式转板上市后,公司业务将不会有任何变动。”

  资料显示,山东墨龙主要从事设计、制造及销售石油钻采设备及相关配件业务。2004年4月15日,公司H股在联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交易,成为潍坊市首家上市民企。公司分别于当年3月26日和4月2日,在香港进行国际机构配售和公开招股,获得6.6倍和23倍超额认购。

  上市之后,墨龙股价表现也相当理想,该股由上市之初的约0.7港元(发行价0.7港元),涨至昨日报收的2.24港元,累计涨幅超过200%。

  不过,由于香港创业板的流通性日渐下降,融资能力又不及主板,山东墨龙从去年开始酝酿转板。2005年11月,公司宣布,计划由创业板转往主板上市,以提升公司形象。今年7月11日,公司再次宣布,其保荐人国泰君安已向联交所提交了有关公司转板上市的申请。

  “香港创业板的逐渐没落也是我们转板的重要原因之一”盛女士对记者表示。事实上,这句话也确实反映出香港创业板的尴尬现状。

  香港创业板于1999年11月成立,市场曾报以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够成为“香港的纳斯达克”。但成立几年来,创业板成交额和IPO数量不断下降,发展强差人意,2005年全年新上市公司数目只有10家,而当年新上市集资额降幅达75%,只有6.65亿港元,反映出创业板融资功能日益下降。有研究显示,2005年,在全球36个主要二板市场中,香港创业板成交量持续下降,而美国纳斯达克、英国替代投资市场及新加坡自动报价市场过去三年却是持续增长。据初步统计,今年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仅有5家。

  香港均富会计师行合伙人林鸿恩此前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的问题主要有:投资者的结构错位,导致创业板市场过度投机;创业板上市公司结构单一,缺乏主导性的优质企业;创业板上市公司素质有待提高,经营行为有待规范。

  港监管层

  直面转板危机

  □本报记者 杨勣

  对于香港创业板面临的种种问题,香港监管机构也在积极应对。

  今年1月20日,香港交易所刊发了《有关创业板的讨论文件》供公众人士提供意见。该文件讨论多项有关创业板的事宜,并就增长型公司市场需求等三个范畴提出了12条问题。

  从港交所获得的回应文件可以看出,市场各方对下列各项均表示支持,包括香港需要一个增长型公司市场;开放该市场给来自所有司法权区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以及所有类别投资者;设立一个监管上较宽松,并以披露为本、买者自负为原则的全新另类市场。

  此外,创业板上市程序须简单灵活,让发行人以较低成本集资;设立终身制指定顾问形式的保荐人制度,或加强保荐人角色;以及引入庄家或流通量提供者制度等也受到了市场各方的支持。值得注意的,市场回应中大部分支持为创业板引入庄家或流通量提供者制度。

  香港联交所有关人士表示,将在合适的时候公布创业板未来的发展方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