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步入市场化改革时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4:31 中国证券报 | |||||||||
东莞市证券研究会秘书长 李大霄 随着1000多家公司集体脱去“G”帽,中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而等到工行成功上市,大型国有银行上市的重要任务也将基本完成。至此,市场将步入市场化改革时代,并产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模式将真正确立起来,以往强调中国特色的分析方法将渐渐弱化,风险控制会更加得到重视。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从中国银行、大秦铁路、中国国航等大盘股的发行,到全球最大的IPO———工行的首发,国内市场规模扩大的步伐加大,速度加快,同时,存量资产全流通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大,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扩大的速度将会超越以前的发展阶段。而随着规模的扩大,股票资源渐渐变得不再稀缺,而且随着大型企业的不断增加,市场的注意力会渐渐向它们转移而充分吸收流动性。由此,规模扩大后的市场,与以前的市场相比将发生本质的变化。 市场发行方式逐步和境外接轨。核准制逐步向注册制转变的思路,表明市场化的步伐日益逼近。而在工行A+H同步发行之后,未来中央企业的发行都将可能采用A+H的发行方式。不仅发行形式已经开始与国际接轨,而且以前境内发行价格大大高于境外发行价格的不公现象现在也在渐渐减少,表明国内A股市场从源头上已经初步和国际接轨。这样,过去那种过分强调“中国特色”的非市场化的传统分析方法,可能已经不再合时宜。 市场定价更加准确。以前的证券市场过度强调融资功能,成为市场出现众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而市场化的思路,将深刻改变单方面强调融资功能的习惯。此外,做空机制的逐步引入,将加速定价的合理化进程。随着市场化内在调整动力开始发挥作用,特别是定价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尽情发挥,市场定价将更加准确,市场也将变得更有效率。如此一来,盼望维持以往扭曲的高定价的老思路,将会冒巨大的市场风险。 投资者利益和融资者利益会得到平衡。以前市场对待投资者和融资者有着不同的利益取向,特别是股权分置、过高定价取向、融资者利益特殊照顾、融资者身份差别对待等因素的存在,造成投资者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市场化的进展,上述几个因素的影响会逐步减少,而可选择性增多后,投资者的地位将慢慢提高,市场正从卖方向买方慢慢转化。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资金的进入,投资者的力量慢慢也在壮大。 市场运行会发生变化。以前国内市场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市场的运行具备比较强的独立性。现在除了发行制度采用A+H的方法外,随着QFII和QDII额度的不断加大,在资金方面和境外的融合也不断加强,国内外市场运行的相关度不断加大,从以前十倍的差价到现在非常接近的差价,价格的相互比较和相互牵引不断加深,投资理念不断趋同。如此,国内市场的运行可能会发生改变,全球股市的冷暖将会深刻影响国内市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