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农产品稳中有升 工业品波澜不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05:3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蒋家华

  上周黄金、原油继续呈下行走势,基本金属除锌外,其他金属均出现高位震荡走势。沪铜、燃料、沪铝、天胶涨跌互现却显得波澜不惊;大豆、小麦和玉米均出现上行走势,其中大豆底部略有企稳迹象,小麦和玉米出现高位上攻走势。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部分农产品减产引发供需失衡,加上基金对小麦、玉米的增持导致农产品市场掀起阶段性涨势,但全球及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工业品供需平衡甚至偏空,又导致工业品市场波动加剧、跌势延续。对于后市,多数分析师认为目前的工业品价格处于相对的高位,上涨空间将有一定的难度,而农产品因为受需求等因素的刺激,将会有进一步走强的趋势。

  农产品稳中有升

  上周CBOT农产品以玉米和小麦为首,呈现大部分涨势,成为一大亮点。市场人士认为,玉米市场近期的反季性上涨行情主要是受前期小麦大涨、技术性买盘、空头回补盘的推动,同时良好的基本面也给予了一定支撑。资料显示,全球玉米月度产量大减164万吨、库存量大减277万吨,其中美玉米产量大减530万吨,库存量大减571万吨,导致玉米供需关系向利多倾斜,推动美盘玉米期价大幅涨升。

  而国内市场方面,出口可能恢复、饲料消费恢复、深加工消费刚性增长,抵消了淡季压力而演绎反季节阶段性涨势,同时吸引大量增资进驻也导致大幅上涨。有分析认为,从本周玉米市场的表现和对下周交易提供的良好交易基础来看,玉米市场的上涨势头有望继续保持。不过市场人士提醒投资者要留意外盘对国内市场的引导和激励,同时也要密切留意其增仓趋势是否延续,是否有大量的资金注入。

  强麦受最低收购价、政府托市利多政策提振,抵消了小麦连续多年丰收利空,持续单边大幅扬升,持仓量周增加6万余手至20万余手,主力合约701周上涨41元至1695元。另外库存和产量的骤减也刺激了小麦的走强,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小麦月度产量减少96万吨,库存量大减708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因干旱而大减850万吨,库存量减少213万吨。

  大豆尽管供需相对平衡,全球产量及库存量双双增长,但美豆主力12月合约仍然走强,国内市场也联动走强。市场人士认为,刺激大豆上涨的主要因素为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和相关农产品的强势上行带动。不过上述分析人士也认为,尽管豆价上周出现明显反弹,但由于季节性压力,预计短期豆价上扬空间应有限。

  支撑农产品市场走强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基金的增持。北京中期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其跟踪的14种商品中,上周增持净多和净空头寸的商品数量之比为3:6,减持净多与减持净空的商品数量之比为3:2。基金净头寸绝对值变动最大的是玉米和小麦,玉米增持净多头寸1.79万手,小麦增持多头头寸1.75万手。基金净头寸百分比变动最大的是汽油、棉花和铜,净头寸变动占各自总持仓的比例分别是-4.6%、-4.2%和-3.9%。整体上来看,基金大幅减持汽油的多头头寸,增持铜的空头头寸,增持豆油空头头寸,大幅增持农产品小麦的多头头寸。

  工业品波澜不惊

  与农产品绝大多数品种大幅上涨不同,工业品市场则表现得波澜不惊。

  原油市场方面,

欧佩克成员已同意将原油日产量减少100万桶,并将于10月底开始生效,但沙特仍拒绝参与商谈实际减产配额。同时,北美地区气温高于正常水平、美国经济增长减缓、原油消费减弱等因素抑制了其大幅回涨。

  而金属市场上,沪铜多空严重观望,成交量稳步缩减,价格也出现了波动,主力612周跌880元突破70000元整数关口。不过有分析认为,铜可能会因全球铜处于低库存水平加上四季度用铜旺季来临而趋强。

  沪铝则消化了氧化铝价格下调利空,电解铝行业调控、降低铝

出口退税率反而促使铝期价随外盘上行而走强。燃油因需求消费减弱而低位波动,主力612周跌25元至2911元,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其持仓接近6万手。

  “在全球及

中国经济减缓背景下,工业品需求消费将减弱,且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区域,价格上行的动能有限,而农产品则处于低位区域,收获季节供应仍有不确定因素,需求易增难减,上涨还有一定的空间。”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表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