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韦伯印章与信用多米诺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00:01 金融投资报

  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人在社会上有信用度不是靠刻在脑门上的“我诚信”几个字,而是靠一枚“制度化的印章”,它是以利益、合作、信用为基础的。信用是自己的,但需要获得别人的验证,自己得付出足够的努力。一旦有了这枚印章,就可以获得很多相关的利益;一旦信用出问题,就可能失去这枚印章,也就会失去巨大的利益。这即是信用建立或坍塌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被形象地称为“韦伯的印章”的个人信用报告,在发达国家应用得非常普遍,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一个有过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在申请贷款、上保险和求职时将比“清白人”麻烦得多,甚至寸步难行;信用良好则各方面都会大开绿灯。

  在中国金融领域,债权银行占有的信息往往是非常不充分的。借款方的财务状况和其他基本信息,具有分散、非动态、不及时和可信度不高等局限性,导致银行贷款被逃废,

信用卡被恶意透支,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承兑等银行信用风险时常发生。特别是一些日子不好过的企业,信用意识更加淡漠,甚至将不守信用作为摆脱困境的一种手段,成为“吃债一族”,扭曲了银行信用。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对欠债不还者不能像收税那样依靠“国家机器”强制执行,所以银行会采取“信用公示”等惩戒手段,如工行将南昌近百名信用卡透支者告上法庭;成都市公安局集中清理恶意透支信用卡逾期不还的持卡人,对经教育仍不还款的,还将以涉嫌信用卡诈骗罪进行处理。随着征信系统的完善,银行可在贷前就把形形色色的南郭先生打回原形。

  如果失信不会带来必然的惩罚,有时不讲信用比讲信用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就可能导致人们的眼光停留在眼前的现实利益上,投机成为本能,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地方在更大的范围内不讲信用,甚至还会滋生“串谋”,如中行开平案件;浦发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骗贷案。

  银行最怕没有信用的客户,但银行自身同样应视信用如生命。众所周知,银行业是非常特殊的行业,其资产主要来自百姓存款,依赖信用生存,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波及众生。近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

商业银行纷纷做出“一流”的承诺,但银行实际工作与服务承诺之间出现了较大落差。北京一家房产公司的38名员工突然被银行起诉拖欠巨额个人房屋贷款,但他们不但从来没有办过这些贷款,甚至连房子在哪儿都不知道。银行部门不经过本人亲自到场怎么能随便贷款给第三人?公司又是如何实现擅自盗用私人名义贷款的?该由谁为盗用的银行信用买单?

  建立信用知易行难,在金融业会格外地显现为一个长过程,而且很可能影响短期利益。要了解银行的“不良记录”,其难度比起了解个人信用来说,简直不在一个重量级,它必得建立在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公开与透明之上。当银行感受到越来越强大的信用压力时,当它们也被要求向公众亮出那个“韦伯的印章”时,我们的金融环境将如大浪淘沙,变得更加清洁。

  不论对谁,信用都是让财富增值的最好办法,每一次关乎信用的交易,只应该随之添加正的分数。信用不可能一次产生,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概只有当人们可以时刻意识到不讲信用会严重损害利益的时候,信用,才会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吧。○江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