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构建和谐社会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杨英杰

  经济学博士,中央党校副教授,本报特约供稿人。□杨英杰

  ●我国实现工业化进程是在经济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人均资源并不十分富裕的条件下推进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弱点和弊端,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是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保持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技术进步有可能不再表现为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而是技术进步与劳动投入互补性的增长。这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可以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必由之路,这样一条道路的选择,是我们党在进一步深刻认识国情的基础上作出的伟大选择。

  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巨大差距,粗略而言,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二是我国是人口和资源总量的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人均资源的贫国。我国是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人均矿产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见,我国实现工业化进程是在经济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人均资源并不十分富裕的条件下推进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弱点和弊端,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曾付出过资源耗费大、环境污染大、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的代价。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发展和实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始终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结果往往是技术与资本替代了劳动,技术与资本密集的产业占较大的比重,而劳动密集的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下降。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是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保持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在传统工业化的进程中,技术密集的产业往往也是资本密集的产业,因为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方面,大量的机器设备取代了人力劳动。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将可能使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如软件产业。技术进步有可能不再表现为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而是技术进步与劳动投入互补性的增长。这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当然,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亦即构建一个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克服早期工业化国家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传统道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持续拉大的道路、以邻为壑甚至不惜以战争掠夺他国资源的道路,我们决不能走这样的路子。为此,我们要充分考虑我国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的基本特点,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充分考虑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基本特点,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深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内需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始终如一地、毫不动摇地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为经济增长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与效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与改革不完善、市场机制固有缺陷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

宏观调控,实现“五个统筹”,促进社会公平。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实践证明,惟有如此,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二是必须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府要创造市场经济正常运作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熨平经济的大幅度波动,努力提供非赢利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总而言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如果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是经济基础的话,那么,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则是能够起到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保驾护航作用的上层建筑。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决不能急躁冒进,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工业化的明显标志是就业结构的改变,即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大大降低,通过工业化和与此相联系的城市化进程,把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去,变成城市和乡镇的居民。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向我们表明一个严峻的现实,即占全国劳动力总数一半的农民,仅创造15%左右的商品性财富,却要供养着占全国人口60%以上的农村人口。这就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出路何在?主要应从工业化和与之相联系的城市化中找出路,就是靠发展制造业、基础产业、服务业以及其它非农产业,把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农村中转移出来(诚然,农业自身的技术改造及发展也必不可少)。世界历史表明,这是一个农业国家需要经过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历史性任务,其中的矛盾之尖锐、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在此过程中,必须以和谐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基调,确保在国家社会安定有序的前提下实施新型工业化进程,这也是近现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沉重的经验之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在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建设包括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