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他推翻了通胀与失业关系的传统观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0:36 中国证券报

  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Prize for Economics)授予了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S. Phelps),以表彰他在上世纪60年代末取得的成果,该成果推翻了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稳定关系的传统观念。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菲尔普斯“因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跨期权衡分析”,赢得了这个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130万美元)的奖项。

  尽管菲尔普斯得奖的原因,是由于他打破了战后凯恩斯理论对经济现象过于单纯的阐释,但专家们指出,他也批评过上世纪70年代流行起来的激进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在传统上,1969年设立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认可的都是多年前已经取得、但至今仍适用的研究成果。

  

二战后,实用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们注意到,失业与通胀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关系———就业水平越高,价格上涨越快,这就是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上世纪60年代的政治家们由此认为,他们可以从曲线上选择一个可接受的失业与通胀水平。如果出现偏差,他们可以像操纵汽车一样,通过调整税收、公共支出或利率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微调。

  菲尔普斯和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一起挑战了“可以对经济进行微调”的观念。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通胀不仅取决于失业水平,而且取决于企业和家庭对价格与工资上涨速度的预期。

  上世纪70年代初通胀水平的大幅上升,部分原因在于决策者不明白:由于生产率增长放缓和石油危机的冲击,均衡失业率已经上升,因此他们继续放宽货币和财政政策以降低失业水平,结果导致越来越高的通胀水平。(英国《金融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