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

  约翰·米尔斯 著

  商务出版社

  2005年11月出版□徐 瑾

  也许正是一种历史感使优劣经济学相互区分开来。

  ———J.K.加尔布雷斯

  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那么对于经济学史,意义何在呢?这是一个麻烦的问题。汪丁丁曾经有意调侃说:既然经济学以崇尚“工具理性”自居,故而,经济学“不思”。那么一门不打算思想的学问,何来思想史?不过幸好经济学大师熊彼特已经在他的天鹅之作《经济分析史》中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学习经济学史可以让后人教学方法上有所裨益,获得新的观念以及了解人类的思维方法。不过,作为一名英国经济学者,约翰·米尔斯更在意的是经济学史中观念的演进。他通过对经济学的成长发展的全部回顾梳理,对经济学前世今生提出了不少批判的看法,要点不在于记载并叙述实际发生的经济事件,而在于从人们据以作出种种判断的那些变幻不定的信仰和概念框架着眼,描述和分析经济学观念本身的事情。他讲述的是一种经济观念史,但却是在一种批判的眼光观照下的经济观念史。———毕竟,一切理性主义的首要原则就是勇于接受批判,经济学亦不能豁免。

  根据人类学家的考证,大约在10万年前,人类刚有语言,几乎同时也就产生了卖方和买方的词语,但经济学的词根据说则是来自古希腊的家庭治理。虽然经济学在人类历史中看起来源远流长,但是经济学取得长足的发展却是在15世纪之后。荷兰学者安格斯·麦迪森把1500年至1820年定义为商人资本主义年代,此间技术进步,资本形成,国际贸易和专业化逐渐形成,经济学借此一跃成为新兴而时髦的话题在欧洲传播开来。不过在当时,经济学还是非经济学专业人士的工具,经济学家的身份仍暧昧不明,他们往往首先是政治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博物学者。且不谈对经济有巨大贡献的霍布斯、洛克、牛顿、配第、休姆这些百科全书式的巨人,即使是公认经济学的祖师亚当·斯密,当时仍被认为是一个伦理学者,为他最早赢得声誉的著作是《道德情操论》。不过在1870年前后,学界终于起了变化,经济学的学科名称由“政治经济学”换为“经济学”,并且终于掌握在了学院派手中,成为一个独立系统的学科。

  转眼到了20世纪,经济学无疑占据科学智力的支配地位,学术地位与研究领域不断上升,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议论也由此产生,但是也可以看出眼下经济学正极一时之盛。随着经济学地位的上升,对经济学家的讥讽和嘲笑也不断见诸报章,比如“五个经济学家有六种观点,其中有两个是凯恩斯的。”虽是玩笑,却说出了经济学观念上的芜杂。

  在20世纪,经济学最为明显的两次变革分别是由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在不同的方向上展开的,他们最大的成就除了在学术领域得到承认之外,还因为学术观点极为广泛地影响了公共政策。凯恩斯师承马歇尔,却最终叛离古典经济学,催生了宏观经济学。或许是信奉“长期来看,我们全都会死”的理念,凯恩斯关注最多还是在于如何解决在他的年代最为重大的大萧条以及经济混乱问题,所以,《凯恩斯革命》作者评价凯恩斯“特别务实,关注的几乎都是政策问题”。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凯恩斯主义却被认为应该为美国的通货膨胀以及大政府模式的弊病负责。在60年代弗里德曼发表《美国货币史》时候就指出,如果政府减少干预的话,大萧条或许可以幸免,随后30年来货币主义的观念逐渐成为政策主流。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理论根本性的影响在于鼓励政治家们去做他们喜爱做的事:花钱但不增加税收,因此促成了七十年代的通货膨胀。约翰·米尔斯虽然不完全认同凯恩斯的理念,但是他指出,并非因为凯恩斯没有远见才导致七十年代的经济滑坡,恰恰是因为凯恩斯之后缺乏像他那样的继任者,才出现了诸多经济问题。对于最近颇为占据优势的货币主义,约翰·米尔斯则批判货币主义赖以起家的基本理论,而各国政府也在逐渐放弃那些实行得过了头的货币主义政策。

  在约翰·米尔斯看来,经济学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就如何统筹兼顾地实现为大多数人所期望的经济政策目标形成普遍而有启发性的理论,在最为重大的经济问题上,经济学家却始终没有达成一致见地。比如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在西方发达国家会那样极端动荡呢?为什么失业会在许多国家成为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为什么尽管目前物价上涨很慢,但通货膨胀的阴影却总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在当今世界上,为什么无论是收入的分配还是财富的分配都已变得如此不均等?在米尔斯看来,左派经济学家和右派经济学家的区别只存在于对如何分割蛋糕的方式不同而已。总之,一句话,他认为经济学走了不少弯路,原本经济学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他的书的开篇就是“经济学是本书认为需要对之予以严肃指责的一门学科”。

  尽管卡莱尔曾经感叹经济学是一门让人绝望的学科,而有更多的经济学家则竭力证明经济学可以为人类谋划更多的福祉。从严复1901年翻译出版《原富》算起,现代经济学走入中国也不过百年,我们的路还很长。还是熊彼特说的一句话道出实情,任何时候,以各个阶段的需要作为立足点来判断,经济学的绩效总是低于人们的合理期望,并有加以适当批判的必要。由此不难理解经济学何以长期以来在公众视野中总要处于为经济衰退、失业、萧条、通货膨胀埋单的处境。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经济学毕竟更多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解释世界已实属不易,如何还能期望它去改造世界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