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社科院报告预计全年GDP增10.5%左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社科院报告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偏高,投资增长存在反弹压力 资料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佳贵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报告,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仍可基本保持稳定,外贸高增长、高顺差的“双高”局面在2006年和2007年将继续下去,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低于今年;建议加强政策配套,避免政策冲突,努力实现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总体最优。

  □本报记者 卢晓平

  2006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水平,GDP增长率将达到10.5%左右。如果2007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GDP增长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10%或者接近10%的水平上。以上是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报告中的内容。

  第33期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报告会于昨日举行。报告认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06年和2007年都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分别为112720亿元和137520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24.8%和20.4%。与2004年和2005年相比,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继续加速的趋势。由于目前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初显成效,预计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低于2006年,实际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报告认为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局面。预计2006年和2007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动将分别为0.7%和0.6%,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将分别为1.3%和1.1%。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仍可基本保持稳定。

  报告分析,外贸高增长、高顺差的“双高”局面在2006年和2007年将继续下去,预计2006年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 度都分别达到22.5%和26.7%左右的水平,全年贸易顺差将超过去年,达到1500亿美元创记录水平。2007年将有所回落,但顺差仍有可能超过1200亿美元。

  报告肯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形势良好,表现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消费增长明显加快,过快的投资增长有所减缓,在经济加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市场价格平稳。

  同时报告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以下问题:与消费增长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偏高,投资增长存在反弹压力;与生产增长速度相比,货币信贷供给增长速度偏快;外贸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继续扩大,对外贸易的不平衡压力加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突出等等。

  针对问题,报告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应该加强政策配套,避免政策冲突,努力实现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总体最优。具体是:继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结构的比例关系,在防止投资反弹的同时,应该继续加大保持居民消费增长加快的势头;加快税收体制改革,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加强金融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政府职能到位,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划分等十项政策建议。

  宏观调控成果不宜高估

  □本报记者 卢晓平 谢晓冬

  宏观调控成效如何?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借《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报告》发布之际,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专家昨日会聚一堂,坐而论道,会诊今明两年中国宏观经济。

  此前发布的信息显示,宏观经济数据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有所回落。但上述回落,究竟是宏观调控发挥作用所致,还是经济运行的内在周期性因素起作用,尚不明朗。这给下一步如何采用宏观调控手段,提出了难题。部分专家认为,宏观调控成果不宜高估。

  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则对部分经济数据的可信性提出质疑。一个矛盾是,尽管宏观调控从二季度开始,犹如暴风骤雨不断袭来,然而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企业家景气指数仍高达136.7%,企业并没有在宏观调控中感到什么危机。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范建平则摆出另一个数字上的矛盾加以佐证:7、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下降,然而直到9月上旬的统计数字却显示,投资品中的建材、金属价格却是逐渐上升的。“需求下降,价格却反弹,这似乎并不正常。”范建平说。对此,张汉亚分析,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在上报的统计数字上做文章,以应付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适当从紧”

  □本报记者 卢晓平 谢晓冬

  与会专家纷纷给出自己会诊中国经济的药方,即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综合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适当从紧”。

  来自央行调查统计司的专家分析,在既有的紧缩政策下,央行会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与此同时,进一步改革

汇率形成机制。

  社科院院长陈佳贵则认为,中国经济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全面推进改革。他认为高居不下的投资率从根本上说,是源于不规范的政府投资行为。他进而列举了政府投资饥渴症的七种表现:中央政府至今仍在发行建设国债;地方政府获得的巨额土地出让金(约2300亿)主要投入基建;地方政府成立国有投资公司借债搞基建;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内外资,例如“零地价”,“税收减免”。国立大学借款搞建设;国有企业利润不上缴,导致一些乱投资行为;各种专项基金违规使用搞建设。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范建平也认为,在目前干部考核制度不改革,财税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宏观调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这些通过经济办法解决不了,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实现。”陈佳贵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