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300万桶原油入库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北京报道

  记者昨天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了解到,8月以来,已经有300万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被注入镇海基地,这一数量接近该基地设计总量的10%。此举也意味着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终于实现零突破。

  镇海基地注油始于8月11日。当日,一艘装载有14万吨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油轮靠泊在宁波算山码头,向18公里外的镇海基地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这是镇海基地正式注入的第一批油。

  镇海储备基地计划建设52个 储油罐,每个油罐储油10万立方米,设计可储备石油520万立方米,合3270万桶。以今年前5个月我国原油消费量平均701万桶/天标准计算,镇海基地储油量相当于全国4.6天的消费量。

  10月6日,国家

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在北京召开的一个能源论坛上也披露了镇海基地开始注入原油的消息,但没有透露具体细节。

  徐锭明还将镇海基地注油比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称,构建

石油储备体系还有一系列工作要做,比如相关石油储备管理办法的制定、储备油品的来源、新储备基地的选址、符合中国需求的储备规模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无论如何它意味着我国将告别缺乏石油战略储备的历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曾有消息说,注入战略储备基地的原油主要来自国内,以免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但是,按照镇海基地的设计储量合3270万桶计算,相当于整个大庆油田的10%以上,而且大庆油田的产量已经开始下降,如果完全用国内原油显然不太现实。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也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三石油进口国,国内油源直接收储意味着增加进口。且国内石油产出已经到顶,总需求量还在高速增长,因此中国只能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原油来增加石油储备。

  而耐人寻味的是,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始注油的消息并没有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油价仍维持着下跌趋势。

  相关报道详见A3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