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国区域经济专网 > 正文
 

新东北故事:谁是主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 03:1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东北上市公司重组舞台帷幕已经拉开,公司脱胎换骨的大戏正在上演

  证券时报记者刘克刘宇平李瑞鹏

  夏秋之交的东北黑土地上,一幕幕令人期待的重组大戏轮番上演,ST圣方、吉林炭素、延边公路的重组方案陆续被敲定。困惑多年的上市公司重组,撕开一条裂缝,阳光从这
条裂缝中无声地渗入,而阳光通过裂缝渗进的程度,寄托了东北公司今后的希望。

  寄托希望的不仅仅是上市公司重组,国有企业的改制同样被寄予厚望。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东北公司的这种改制重组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东北公司也正以一个崭新的概念,改变着投资者对东北板块的认识。

  逼上梁山

  二十多年前,如果有人提到中国的工业格局,第一反应就是上海的轻工业与东北的重工业。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东北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汽车、

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领域,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经自豪的情绪在新形势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带着浓厚计划特征的东北工业,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显得步履沉重。“这种特征的直接表现就是国有企业的比重过高,非公有制经济不发达。”一位经济观察人士评论。资料显示,到2003年底,国有企业在东北工业中的比重仍高达67.5%,比全国高出30%。

  国有企业比重过高,带来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突出表现在设备老化、人员冗肿以及债务负担过高这三大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东北的国有企业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资产负债水平过高,困难重重。

  对此,吉林证监局局长江连海介绍说,“以吉林省为例,辖区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及不良资产率,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而且,与东南沿海相比较,东北国有企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困局———相对不良的金融环境及由此引发的资金瓶颈。

  “企业的包袱沉重,也导致了企业的诚信缺失,”江说,“银行与企业打官司,判决最后往往倾向于企业,这导致了银行惜贷严重,存贷差巨大,也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瓶颈。”本报记者了解到,在整个吉林省,尚没有一家外资银行在此设点。

  资金的严重短缺导致了许多连锁反应。为解决眼前困难,许多困难企业纷纷“铤而走险”,非经营性挪用子公司资金,利用子公司担保套用资金。许多上市公司就这样被大股东拖入困难的境地。譬如重组之前的*ST圣方,几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西安圣方控制*ST圣方后,开始频繁地更换*ST圣方地址、利用虚假财务报表疯狂骗贷,部分高管挪运、侵占*ST圣方资金达上亿元,其旗下子公司,除牡石化外,全部瘫痪或倒闭。从2004年4月起,*ST圣方就一直处于停产状态,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亏损严重且资不抵债。另一上市公司*ST吉纸(000718,现ST环球)重组前债务为23亿元,资产为21亿元,也已资不抵债达2亿元。

  严峻的现实促进了东北公司迫切寻求改变,虽然这种改变注定会在艰难中曲折前行。在这种背景下,东北公司的改制重组在近两年开始排山倒海地展开。

  改制的矛盾

  在国企改制这条道路上,东北三省的力度均不同凡响。2005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就推进企业改革作出决策,规定除大型煤炭企业外,放开地方国有大企业的股权比例限制,鼓励境外企业、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由此制定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资产总额达6000亿元的2000多户地方国有大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到2005年底,辽宁6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均实现股份制改造,80%的国有中小工业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同年,黑龙江省有9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改制任务,吉林省对全部816户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施改革攻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2005年,东北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比2003年底减少近500户,资产总额却增加了1500亿元。

  强力推行的国企股份制改造,部分地焕发了一些老国企的青春。沈阳机床2002年改制之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周期,到2005年,沈阳机床集团已经挤身全球机床行业的前十强。同时,整个东北国企改制的基本完成,也促进了东北经济的增长加速,2005年区内生产总值就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但据一位长期跟踪东北国有企业的专业人士认为,虽然这种改制已经呈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改制只是对产权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没有根本改变国有资本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占优势地位的特征,产权结构与东南沿海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制约企业发展活力发展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矛盾依然存在。

  另一不可避免的结果是,规模宏大的改制带来了大量下岗职工。一位

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仅沈阳铁西区这几年国企改制分流的人员就多达几十万人。

  “职工大量下岗是改制的阵痛,是矛盾的东北选择的一个结果。但换个角度思考,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出发,大量下岗职工直接步入社会,也是一件好事。由于下岗职工自谋生存,这会极大程度上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社会观念的转变,而这种思维转变对东北振兴是极为宝贵的。”该专业人士说。

  重组双刃剑

  与国企改制中的主角一样,政府在东北上市公司的重组中也是强力主导的角色。一位参与了ST圣方重组的法律顾问栗广广就曾表示,在*ST圣方的重组中,除了牡丹江市政府,没有其他力量能够解决*ST圣方重组中的难题。

  本报记者曾赴东北电气(000585)调研其重组经验。据该公司高管介绍,2002年初,由于香港中芝兴业财务公司代表的银团起诉,东北电气面临H股“清盘”危机。危急时刻,沈阳市政府组建沈阳沈港实业公司重组东北电气,以化解区域资本市场形象危机。在后续东北电气重组中,沈阳市政府也给予了许多优惠条件,如沈变资产由沈阳市政府收购等。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东北电气不仅扭亏为赢,而且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债务纠纷,这一切都离不开沈阳市政府的支持。

  亚泰集团(600881)重组哈尔滨水泥厂,哈尔滨道里区政府同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亚泰集团

证券部一位人士向记者回忆当时重组的过程时说,该公司在收购哈水泥之前,哈水泥已经账面亏损严重,道里区政府比较着急,并出面与亚泰集团接洽,直接促成了这桩婚姻的联姻。重组后,亚泰集团定下的首要目标即为扭转哈水泥亏损的势头。

  据了解,政府能在上市公司的重组发挥主导作用,其实不难理解。由于东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普遍经营困难,负债累累,因此重组时将涉及到大量的债务处置。政府在对债权人减免债务,促成重组协议的顺利达成,起了独到的作用。

  江连海介绍说,吉林省内经营困难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要以股权转让和债务重组为主,通过引进新的资本来摆脱困难境地。其中,中钢重组吉炭集团,银行债务打折是一个重要前提。通过政府及股权收购方中钢与工商银行的谈判,以一次性清偿为条件,获得债权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约2.5亿元的债务打折。

  在此之中,东北上市公司的重组向民营资本的开放力度尤其明显———这是一个令人喜忧参半的结果。一方面,民营资本受其力量的局限性,往往难有实力真正对包袱沉重的国有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其中高昂的重组成本也令不少民营资本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民营资本习惯性的思维是以资本为运营的纽带,缺乏实质性的产业整合,在进入上市公司之后,利用上市公司之名行利己之事,将上市公司拖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