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资本王国的第一夫人何晶能否承受未来之重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4日 16:33 《资本市场》
作者:张锐 导语:统帅和号令着一艘矫健的金融旗舰,纵横捭阖于强手如林的国际资本市场,尽情收编一支又一支的行业精英与翘楚——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掌门人何晶不断以自己的执着努力证明和张扬着一个东方女性特有的本色。而在红袖招展与翻飞之间,过去所有投射到这位全球商界女强人身上的猜测和质疑正逐渐淡去。 虽然走上淡马锡执行董事兼总裁的位置已有四个年头了,但自己上任初期的那一幕幕至今在脑海里难以抹去,而每每想到这些,何晶心中依然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2002年初,时任淡马锡公司的董事长丹那巴南找到了何晶,邀请她出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总裁一职,已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何晶经过了几天的辗转反侧之后答应了丹那巴南的真诚之邀。根据新加坡宪法第五号规章规定,淡马锡的董事会成员以及总裁的任免需由民选总统批准。任命的速度超乎了何晶的想象。半个月后,盖着政府大红印章的委任状送到了何晶的手上。 摆脱“裙带关系”的影响 然而,令何晶更加没有料想到的是,很少进入公众视野的她竟然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国际舆论轰击的对象。“何晶的任命有逃不了的裙带关系”、“何晶是躲在李显龙背后的女人”……,种种刺耳的声音如山洪般冲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何晶。公司员工发现,当时何晶除了同丹那巴南因为工作关系只进行了几次公开的谋面之外,刚刚上任的她一连几天中很少走出总裁办公室。 “任命何晶掌管淡马锡控股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但何晶却是掌管淡马锡的最佳人选。”时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对国际舆论进行了及时的回应,同时也支撑了何晶不辱使命的决心和信念。不久之后,影射何晶的任命乃“裙带关系”的国际财经新闻通讯社彭博社公开道歉认错,同时被罚赔偿约240万元人民币。 公正地评价,论何晶的极端特殊身份,其出任淡马锡高层职务很难不让公共舆论引起敏感性关注甚至质疑。何晶的丈夫李显龙当时是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而淡马锡则是财政部全资控股的国有企业。这种“夫妻搭档”本来在国际商界中也十分地罕见。为此,李显龙对何晶接受任命有一段时间相当不快。而另一个微妙之处是,担任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董事长、新加坡的开国元勋李光耀乃为何晶的公公。虽然这种上苍的安排并非何晶所能改变,但人们追问最多的问题依然是,何晶是不是通过自己的真实本领走上公司最高领导层的? 不错,两年之后严肃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因再次对何晶的任命提出公开疑问而向新加坡政府认错并缴付约18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但最终还是丹那巴南的解释得到了媒体的信服。“我看重的不是她的政治地位,而是她的能力。”丹那巴南这种看似简单的评价让人们开始将视线转移到了何晶的过去,而不是她所处的李氏家族。 今年52岁的何晶在18岁时就捧得过总统奖学金,不久之后就考取新加坡大学并获得工程一等荣誉学位,大学毕业之后,何晶进入新加坡国防部的防卫实验室进行武器系统的改装与研制,其间公派进入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学习,并获得了电子工程学的硕士学位。海归的何晶很快被提任为新加坡防卫实验室副所长。两年之后,何晶加入新加坡科技担任工程副处长直至升任总裁与首席执行官。 新加坡科技是淡马锡的一家未上市的控股公司,负责工程、技术、军事以及地产等业务。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当时濒临破产的边缘。何晶上任后,迅速将其转型为一家业务范围涉及电信、工程、物流和航空业的综合性企业,并很快扭亏为盈。紧接着,公司资本规模急剧扩张,最终成为了一家拥有88.8亿美元资产的大型集团。也就在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时,48岁的何晶宣布退休,并在次年接到了丹那巴南的邀请。 对于当年的上任,何晶在日后说:“朋友都劝我不要接这份工作,因为吃力又不讨好。而且,如果我做不好,不只会损失不少金钱,连另一半李显龙的名声也会赔进去。”看来何晶对此举的利弊得失看得非常清楚,但是她说:“如果我当时被吓住,就不会接这份工作。”当然,令何晶十分庆幸地是,自己至今还不是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党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自己的选择与政治无关。 东方女性特有的传统 行事低调、不好张扬的何晶即使在走上淡马锡总裁的显要位置后依然刻意坚守着那份自我:不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不在任何媒体曝光。因此对于她的身世和成就,连新加坡舆论界当时也很少有人详知。然而,随着李显龙升任国家总理,作为“第一夫人”的何晶再也无法回避在媒体的频频露面了。 真正将自己推到水银灯面前的还是何晶自己。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洗劫和9·11之后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何晶接过来的淡马锡已是如日西下:连续10年对股东的回报率只有3%,远远低于同期世界500强企业13%的平均水平。上任伊始的何晶所采取的第一步行动就是将公司从高耸入云的“淡马锡大厦”迁出,搬往现在所在地——距离市中心很远的一条名为Orchard大街旁的普通写字楼里。而随着办公地址的迁移,淡马锡也开始了新的旅程:在全球各地大肆攻城掠地。 一年的时间相对于企业的成长年轮来说十分的短暂,但何晶却用分秒累计出来的成绩带给了外部强烈的震撼:2003年度,淡马锡创下了高达74亿新元的利润,是前一年所获利润的30倍,与此相应,公司对股东的回报率提升到46%。新加坡国家经济也因此连续两年跃上8%以上的高速增长水平。以至于有海外舆论半玩笑半认真地说,新加坡现任总理兼财政部长李显龙最应该感谢的是他妻子。 好风凭借力。为了增大淡马锡业绩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何晶在2004年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公布了淡马锡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淡马锡总资产达到500亿美元,是新加坡最大的企业,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饭店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所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因此,当这个“隐形冠军”浮出水面时,国际两家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与穆迪投资不约而同地对其作出了3A的最高信用评级并沿用至今。 成就淡马锡辉煌的同时也成就了何晶自己灿烂的商业人生。美国《财富》杂志选出亚洲二十五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中,何晶两次上榜,并且排名不断上升。而在《华尔街日报》发布的“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排行榜上,何晶也是遥遥领先。无独有偶,《福布斯》杂志选出的亚洲商界最有权威女强人中,何晶更是名列前茅。 正如当初自己上任时并没有想到会招徕那么猛烈的批评与指责那样,当今天如此众多的加冕和荣誉不约而至时,何晶同样地也是始料不及。不过,曾经饱受质疑痛苦的何晶已经对鲜花和赞美多了一份常人所没有的清醒和冷静,甚至有人说面对掌声何晶也是心如止水。难怪有人说走近何晶时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形象,更多地则是东方女性特有的秉性和传统:相夫教子,尊老爱幼。 与丈夫李显龙的相识纯属偶然。1985年的某一天,李显龙约了在武装部队时相识的老友到圣淘沙抓螃蟹。朋友们以为李显龙会自行安排一艘渡轮前往,结果他竟然和大家一起排队买票,当时,他身边多了一个人,就是何晶。两人一见钟情,从恋爱到结婚,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有人说何晶独具慧眼,相中了优质股,而且是后来步步高升的特级优质股。但何晶说当时自己看上李显龙并不是他的的显赫家势和远大前途,而是他的幽默与善良。用她对丈夫的准确素描就是:“李显龙就是一个电脑系统”。 不过,尽管何晶非常佩服丈夫的调侃和诙谐,但彼此也有较真的时候。在一次媒体访问时,何晶曾说:“我们是夫妻,当然会有争执,一旦意见相左时,就常做有益的辩论。”至于丈夫现今的地位,何晶似乎也不以为意。她说:“李显龙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不能做任何片面决策,他只是团队中的一分子而已。” 外界很少人知道何晶其实并非李显龙的结发之妻。前妻黄名扬去世之后给李显龙留下了一儿一女,而且女儿患有白化病,视力也有障碍。走进李氏家庭的何晶毅然担当起了母亲的职责,带着李显龙的女儿四处求医问药,并很快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在公公李光耀的回忆录中,提及李显龙与何晶的婚姻时说:“他们生下两个儿子,何晶也把显龙的另外两个孩子视如己出。” 舒筋活血的改造 有一件事情至今仍然清晰地留存在何晶的记忆中。那是何晶到淡马锡上任后不久,由于旗下新加坡发展银行、特许的半导体制造公司和ST装配测试服务公司业绩表现一直不佳,淡马锡几乎同时撤销了这三家公司CEO的职务,另外还劝退了30多位中层经理。尽管事后淡马锡宣称并“没有卷入这些公司的管理层变更”,但是外界还是认为淡马锡操之过急,而且明显处置不公,因为淡马锡旗下另一家公司新加坡电信利润当年也下滑了17%,但公司的总裁兼CEO李显扬——李显龙的弟弟却没有受到相应处罚。如此结果使何晶在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倍显狼狈。不仅如此,何晶通过调查发现,三家公司经营业绩不佳主要是由于集团公司频繁插手于他们许多日常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所致。 号准了症结的何晶很快启动了治理结构变革程序。其最核心而又最简约的做法就是在集团层面确立了作为“积极股东”的管理手法,即集团“作为成功企业的积极投资者与股东,应该创造并实现股东长期回报”,并将这一点写入了新的“淡马锡宪章”。这一规定实质上要求淡马锡作为投资公司,需要为旗下公司的稳健发展做出努力,帮助这些公司塑造核心能力。因此,虽然至今淡马锡会为关联公司在全球搜寻适合进入董事会的人才,也会任命一些独立董事,帮助下属公司建立完善的首席执行官评价和继任程序,以及健全激励机制等等,但集团从不具体插手下属公司的日常运转。何晶称这种管理方式是“无为而治”。 同样的做法被何晶在不久之后运用到了财政部与淡马锡之间的关系调整上。为了最大程度地规避在工作中与李显龙之间的微妙关系,何晶说服了丹那巴南改组了公司的执行委员会,并进而取得了政府方面的特许,即何晶不再面对李显龙直接汇报工作,转而向淡马锡新的执委会汇报。与此相对应,财政部与淡马锡的各自职能也得到了调整和规范。在修改的“淡马锡宪章”中,明确规定财政部作为公司的唯一股东只负责任命淡马锡董事会的主席和董事,审阅淡马锡每年提交的财务报告,除此之外,财政部只在影响淡马锡在某个关联公司股份的并购和出售的问题出现时才能参与进来。 全球许多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都将淡马锡作为一个成功的标本来进行研究:为什么淡马锡并没有像很多国有企业那样因为政府的频繁干预窒息而死?答案其实非常地简单,即政府所恪守的“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也正是政府这种高度自律的精神,才确保了淡马锡能够充分地依据正确的经商原则作出独立的决策,并不断发展壮大。何晶说:“这种独特也值得敬佩的控股方式,令新加坡的国有企业在和其他世界各地同类型企业相比时,能够脱颖而出。” 纵向组织关系理顺之后,何晶在集团内部开始了主要面向市场的职能与业务调整。她将原来的七大市场业务部门高度整合成战略发展部、资本资源管理部和企业发展部。战略发展部的主要工作包括在全球寻找适合公司投资的项目,并建立起相应的网络;资本资源管理部则集中在全球股票市场投资;企业发展部除了内部的职能部门外,还担任风险管理的工作,每周都会回顾检查一次相关工作。 研究者发现,改革之后淡马锡公司的管理效率足以媲美第一流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来自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科尔尼的一个估算的数据是,淡马锡管理着500亿美元的市场资本化资金,而每年的经营费用却不到3000万美元。特别是在投资风险管理上,科尔尼的研究报告指出:“无论在分析工具、评估机制还是后期追踪上,淡马锡都和一流的西方投资公司没有什么两样。”而在笔者看来,这套十分严谨的管理“回路系统”无疑为日后何晶大规模的海外资本扩张提供了最为有力的组织支持。 全球攻城掠地 创建于1974年的淡马锡在数十年中主要集中于国内小岛的投资和发展,但这种资本结构生态在何晶的手中被完全改写和刷新。细心的观察人士发现,在淡马锡发布的第一份财务报表中,沿用多年的“新加坡投资公司”这一称谓已经被“亚洲投资公司”所取代,据悉,新的提法是何晶在提前审阅财报时亲自圈改并提交董事会讨论后敲定而成。 资料显示,在淡马锡的资本分布图中,本土投资占了高达75%的比重。据此,何晶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未来数年淡马锡只留三分之一的投资在新加坡,另外三分之一在亚洲市场,还有三分之一将投向发达国家。显然,淡马锡的投资重点将移师海外。 不能说何晶的决策是离经判道。美国《新闻周刊》曾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对淡马锡转投国外市场作出较为深刻的解读。文章指出,经济白热化发展的时代对新加坡而言已一去不复返,世界经济新的高增长地区是包括印度、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果淡马锡仍然固守本土的话,将失去扩张的最佳时机。而令何晶的感到幸运地是,淡马锡如今已经累积起了高达500亿美元的庞大资产,因此完全可以凭借资金优势进入紧缺资金的国家和地区,分享那里的经济增长成果。 亚洲国家成为了何晶在最近两年中调动资本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如果按照何晶两年前所拟定的将新加坡以外亚洲地区的投资从16%增加到33%的计划,花旗集团全球市场公司新加坡研究部测算出淡马锡可能在10年之内耗资240亿新元。但是,最新资料表明,在截至2006年3月的财政年度里,淡马锡新投资支出达到了创纪录的210亿新元,其中绝大部分投向了亚洲地区。一路加速的投资速度说明,何晶试图提前完成在亚洲的资本布局,以为自己下一步进行资本结构的重组和有机拼接赢得更加充分的时间。 表面上看,目前淡马锡投放到亚洲国家40多个公司的资金遍布于网络、金融、能源、电信、药品、航空、医院等众多行业,但仔细观察发现,银行业则构成了何晶的最爱。过去两年中,淡马锡先后购买了印度尼西亚印尼金融银行28%的股份、韩国韩亚银行9.1%的股份、印度最大的私有银行ICICI9%的股份、中国建设银行5.1%的股份以及中国民生银行4.55%的股份。此外,在印度尼西亚国际银行和马来西亚安联银行的母公司马种植公司,淡马锡也拥有30%股份。也就在前不久,淡马锡一口气拿出40亿美元吃进了渣打银行在马来西亚11.55%的股份,而这一淡马锡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银行收购使其摇身一变为渣打最大的股东。 雨点般地对外投资不仅使淡马锡的资产组合增加至1290亿新加坡元,而且使金融行业成为其最大的单个投资领域,占总资产的比例从2004年的26%增至目前的35%。对此,何晶的解释是,银行成为投资战略的核心基于4个投资主题:日益崛起的亚洲经济,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日益深化的竞争优势,以及不断兴起的冠军企业。何晶认为,银行则是中产阶级队伍壮大的代理人,占据了银行这一重要的“桥头堡”,就等于提前拿到了中产阶级这一未来庞大消费市场的话语权。 大红的成绩单让何晶加快境外投资步伐鼓足了信心。据淡马锡日前发布的部分最新信息,由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全球市场走强,2005年该公司的总体股东回报增长24%,高于2004年16%的增幅。不过,在笔者看来,何晶所布局的资本投资新战略不仅仅只是带来了淡马锡在境外地盘的扩张以及股东财富的膨胀。为了获得充分的投资资金来源,淡马锡先后将新加坡电信、嘉德置地、NAT钢铁等部分股份毅然转手变现,使集团对这些公司的占股比例降低到了40%左右,而腾出来的资本空间又为子公司进行新的资本重组提供了施才竞技的广阔平台。淡马锡的整个资本结构就在这种转换工具的作用下变得更加的矫健与灵活。 能否承受未来之重? 以柔弱的身躯驱动着庞大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地腾挪与辗转,在眼光飘飞与手臂挥舞之间,一个又一个资本王国的城堡鳞次栉比地耸立起来,位高而权重,惊险而刺激,大气而充实——何晶所做所行不仅为芸芸须眉所追求,更让无数巾帼所膜拜。然而,高处不胜寒,冷暖鸭先知。盛名与重任之下的压力可能只有何晶才能亲身体会得到。 由于海外扩张需要跟进大规模的后续资金,淡马锡必须脱售自己手中的大量股票,而几乎每一次的脱售都会带给国内证券市场大小不一的震动。特别是截至目前为止新加坡电信的三次股金转换都直接引起了股民纷纷跟进抛售,股价持续走低,国际股评机构随之降低相应股票评级,广大的中、小股民利益因此受到直接冲击。不仅如此,淡马锡的外向战略还直接削弱了其对国内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许多新加坡人认为,原来慈善的淡马锡如今越来越商业化了。一时间,扑向何晶的牢骚甚至骂声不绝于耳。 对于何晶来说,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寻找到海外扩张与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也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令她最为棘手和苦恼的是,淡马锡在亚洲地区的扩张已经明显出现了“肠阻”现象,甚至对其公开说“不”的是来自政府的权威声音。而所有这一切,还是缘于何晶特殊的家庭背景——许多外国批评家从淡马锡的投资活动中发现了其隐含的政治计划。 看看下面的事实就是知道何晶日后前行的步伐有多难—— 印度尼西亚:该国国会议员集体游说淡马锡下属的新科电信媒体公司放弃对印尼手机运营商印度尼西亚卫星通讯公司的控股权,因为他们担心新加坡垄断印尼的电信部门。 马来西亚:由于触犯了该国国家银行关于在未获批准前外国机构不得收购马金融机构5%以上股权的规定,淡马锡抢在该国政府采取惩罚措施之前匆忙脱售了马来西亚南方银行四千万股的股份。同样,由于渣打在马来西亚是一家获得正式许可的金融机构,淡马锡收购渣打银行是否会招徕杀身之祸正充满变数。 韩国:该国将淡马锡公司划定为非银行机构,禁止它拥有韩国银行10%以上的股份。同时,韩国管理机构拒绝批准新加坡DBS银行购买韩国外换银行,因为DBS银行与淡马锡公司有关联,后者是前者的最大股东。 印度:该国否决了新科电信媒体公司购买手机运营商IdeaCellular公司股份的竞标,因为新加坡电信公司已经在印度市场领先者巴蒂电信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股份。 中国:中央汇金公司否决了淡马锡对中国银行参股10%的请求,而在对广东发展银行的股权收购争夺战中,原先摩拳擦掌的淡马锡也被挡在了门外。 特别让何晶寝食难安的是前不久在泰国爆发的驱逐淡马锡的群众抗议活动。今年1月,淡马锡通过在泰国的子公司收购了泰国总理他信家族所持有的臣那越电信集团96%的股权,而他信家族通过此次免税出售把19亿美元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批评之声旋即鹊起。矛头直指淡马锡与新加坡政府的密切关系及其神秘性质,并指责淡马锡公司与他信“勾结”。随即泰国发生政治动荡,他信被迫辞职。而就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穿过曼谷大小街道时,何晶的巨幅照片被撕成碎片抛向天空,扔进大火…… 事情并没有就此划上句号。淡马锡不仅从此不再享有泰国政府的宠爱,而且它可能要面对的第一个头疼问题是如何避免臣那越被泰国政府强制私有化。因为,按照泰国政府的规定,一家上市公司的至少15%的股份不能被它的主要股东所掌握。但淡马锡对臣那越集团多家子公司股份的控制都在42%以上,如果淡马锡不能在一年中将手中股份减持到合规水平,泰国新政府很有可能出面强行平抑。 遭遇四面封堵的淡马锡还会一往无前吗?作为目前最重要的人事安排,何晶已经将全球最大酸乳酪厂商达能集团的亚太区董事长伊斯雷尔招至麾下,并任命其为执行董事。而在此之前,何晶是淡马锡的唯一执行董事。分析人士认为,何晶重用伊斯雷尔,目的之一是试图淡化自己的在公众眼中的分量,同时,伊斯雷尔有在亚太地区长达22年的投资和行销经验,按照分工,他将主要专注于在亚洲的投资。显然,眼下的何晶并不准备打算放慢进军亚洲国家的脚步。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