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数家券商与上市公司频频接触 借壳上市不断提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 08:1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勇 上海报道

  在广发证券宣布借壳上市的消息之后,券商借壳的冲动越发强烈。

  据本报了解,自9月6日公布与国金证券磋商借壳事宜之后,成都建投(资讯 行情 论坛)(600109.SH)的大股东成都市国资委和国金证券已经将重组方案提交中国证监会及相关部门审批,预计国庆之后就会得到正式批复。如果国金证券借壳成都建投上市成功,那将成为规范类券商借壳上市的第一家。

  除了国金证券之外,光大证券、长江证券等券商借壳上市也已经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从定向增资到借壳上市,券商规模扩张的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以进入资本市场来获取社会资源的扩张方式,将券商带入了资本时代。

  此时,离券商综合治理大限仅剩一个月时间。

  借壳加速

  上周,太极实业(资讯 行情 论坛)(600667.SH)、北京化二(资讯 行情 论坛)(000728.SZ)等强劲上涨,与之同时出现的是回应公告。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华泰借壳太极实业、光大借壳北京化二的说法不断。

  而据本报了解,目前光大证券、华泰证券、长江证券、东方证券等创新类券商以及国金证券、方正证券、中原证券等规范类券商的借壳上市工作都已启动。

  9月中旬,光大证券就重组宁波富达(资讯 行情 论坛)(600724.SH)一事再次与宁波市政府进行了沟通,同时,光大还与北京化二的大股东北京东方(资讯 行情 论坛)石化进行接触,据悉双方谈判十分深入,上市公司方面的要求都已经和盘托出。

  知情人士表示:“虽然最后仍然没有达成完全一致,但光大频繁与上市公司接触,借壳上市的急迫心态可见一斑。”

  近期急于与借壳对象进行沟通的券商还有长江证券,据湖北当地证券业人士介绍,东风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600081.SH)最有可能被长江证券确定为借壳对象。虽然东风科技的注册地在上海,但拥有其75%股权的大股东东风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却与长江证券同处武汉,有着天然的合作条件。

  另据了解,成都建投的大股东成都市国资委和国金证券动作更快,已经将重组方案提交证监会及相关部门审批,目前方案通过基本不存在障碍,预计国庆之后就会得到正式批复。

  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表示,现阶段证监会对券商借壳上市的审批较为宽松,只要符合一般性的法规要求,都会予以批准。

  据悉,日前在北京召开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座谈会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要求,今年要完成券商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并明确指出支持合规券商通过上市融资、定向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充实资本。9月14日,尚福林更是公开表示:“近一阶段一些券商争取上市,我们的态度是,对符合条件的券商上市,我们是积极支持的。”

  新扩张方式

  定向增资扩股,曾经是券商资本规模扩张的最主要方式。

  2001年前后的一两年间,全国范围内几乎每一家券商都进行了增资扩股,到2002年底,全国125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总额接近1150亿元,比2001年底增加了300多亿元,当时增资券商的注册资本金平均增加近3个亿。

  但是,这新增的300多亿元很快就消耗殆尽。知情人士介绍说:“这些增资其实并没有发挥多少作用,一方面是全行业亏损,另一方面则是资金在进入券商前根本没有弄清楚真实情况,很多资金被用于填补黑洞。”

  因此,在2002年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券商被身处其中的资本市场所“抛弃”。

  “当时我们发行公司债券的时候,很多机构一听是券商的就不考虑了。”一家证券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对本报表示,“那个时候券商要进行资本扩张,太难了。”

  现在不一样了,“不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券商都不再像两年前那样受到冷落。”从去年开始的股市行情复苏让民生证券研究所所长袁绪亚对券商的资本扩张有了信心,“一些质地优良的券商试图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获取社会资源,也得到了市场的支持和认可。”

  袁绪亚还认为,目前众多的券商选择借壳上市,而不再热衷于定向增资扩股,其实也是出于券商真正希望做大做强自身的心态,因为如今以上市的方式进行扩张已经具备了条件,同时又有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的这一成功的范例。

  2003年1月,中信证券上市,倚仗其独特的背景优势和上市券商的地位优势,在行业内进行了一系列的运作。业内人士认为,运作的实力都起源于中信得以真正进入到了资本市场。

  另外,合规券商通过借壳方式实现上市,一方面能够打通更好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券商的监管。

  “券商上市之后,很大程度上,市场监管将会起到作用。以前那种单纯的政府监管模式将会得到改变。”上海证监局负责本地券商监管的机构一处相关人士对本报表示。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