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按下葫芦浮起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23:09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目前的政策倾向是相对强调抑制贸易顺差,考虑到国际经济朝相对不景气的方向变化,抑制贸易顺差的效果可能会比较显著。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赶快放投资,迟几个月调整政策会导致一段时间出现总需求比较疲软的结果。

  宋国青

  按报告的统计数据,8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月增长了21.5%,而这个增长率在6月份还是33.7%。两个月跌去了12个百分点还多,很令人诧异。同样的情况发生在2004年。2004年4月份高层部署以压投资为中心的宏观调控,5月份的投资增长率就大跌。这两次投资增长率的下降幅度,比2003年“非典”期间高多了。这些情况引起了一个疑惑,是否有些方面在报告数据的时候加了一点报喜的成分。如果现在还认为投资增长率低一些是喜的话,几个月以后可能就会认为是忧了。

  从其他数据特别是主要价格指数环比变化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较大幅度下降是成立的,虽然不一定如报告数据显示的那样猛烈。剔除季节因素后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月环比增长率在6月份达到最高,在7月份和8月份迅速下降。一般来说,价格的变化比需求的变化要晚几个月。由此来看,总需求的环比增长率可能在6月份以前就开始下降。考虑到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情况,目前的投资环比增长率应当是非常低的,而且变化的发生更早。

  不管怎么说,固定资产投资是下去了,同时浮起来的是贸易顺差。2005年全年的货物贸易顺差为1020亿美元,平均每月85亿美元。2006年7月份和8月份的贸易顺差分别达到了146和188亿美元,平均值将近达到2005年月均值的2倍。按照这样的速度,未来12个月的

外汇储备增加额会显著超过3000亿美元。

  一个细节问题是有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有看法认为,现在的出口(因而贸易顺差)有虚报的成分。想象起来这是可能的,不过想象起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也可能有夸大的成分。现在报告的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上不完全是真正的投资,最后核算确定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率在过去几年要比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低很多。这里说的是,即使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可能有夸大,因为支出法GDP的绝对值和增长率都比生产法GDP高不少。对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分析来说,更重要的问题不是统计误差的绝对值有多大,而是误差的比例有没有突然的变化。如果误差比例在短期没有太大变化的话,很多结论仍然是成立的。

  剔除总需求的波动以后,投资和贸易顺差之间存在着一种“跷跷板”关系。在保持总需求增长率比较平稳的前提下,压投资太厉害了,贸易顺差就会迅速增加。就8月份的情况来说,总的经济活动不偏热,也许还略为偏冷,也就是总需求增长率不偏高甚至还偏低。这是在贸易顺差猛烈增长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没有贸易顺差的猛烈增长,总需求会显著偏弱。这样说来,现在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保持对投资的控制,就要相对刺激出口,让贸易顺差快速增长;如果要控制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就要放投资。投资和顺差都压下去了,消费不是上来而是跟着往下走,结果是总需求疲软和通货紧缩。

  上一次我在本栏目写的文章题为《不盖房子干什么?》,这是具体的,放宽一点说就是“不投资干什么?”。那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是,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居民消费的比例很难有大的变化。由此来说,少投资的替代只能是扩大出口和增加外汇储备。按2005年的支出法GDP核算数据,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是0.83万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7.82万亿元,后者是前者的9.4倍。照此来说,在保持总需求平稳增长的前提下,投资增长率多压1个百分点,净出口要多增加9个百分点才能平衡。从2003年下半年通过控制信贷压投资到现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例仍然在上升,而货物贸易顺差从2003年的255亿美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1020亿美元,2006年可能超过1700亿美元。按这个方向平衡国民经济的前景,不说也罢。

  从最近的

汇率变化幅度和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来看,目前的政策倾向是相对强调抑制贸易顺差。考虑到国际经济朝相对不景气的方向变化,抑制贸易顺差的效果可能会比较显著。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赶快放投资,迟几个月调整政策会导致一段时间出现总需求比较疲软的结果。不过即使这样,也就是一点小波动而已,没有太大的问题。大的问题是怎样摆平葫芦和瓢。

  (作者为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