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工行IPO引发港股波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5:33 中国证券报

  农银证券 郭信麟

  港股在周三跟随美股大幅反弹,几乎收复了周二的全部失地。面对工行接近1000亿港元的H股集资额,市场开始显得不平静,因为同是国有银行的建设银行(0939.HK)和中国银行(3988.HK)在IPO的前后大市都出现了大幅的波动,而大行的报告也表达类似的观点。

  保尔森访华令人民币连升多日,而美股也是表现强劲,这些都是工行上市顺利进行的最大保证,工行在境外的集资是各大投行今年的盈利主要来源之一,除非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不然基本上肯定在他们的护航下是有惊无险的。所以在10月初,市场波动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暂时也不需要恐惧。然而,一片祥和的背后隐忧依然不小。美国经济已经放缓,而最近商品市场的大幅波动也令不少对冲基金遭受庞大的损失,资金链一直是对冲基金的致命弱点,其实现在的对冲基金应该改名,因为大家都已经不做对冲了。

  显然,本次对冲基金事件市场暂时的反应还是相当平静的,不过就我们所知,对冲基金遭受损失的数量应该不小,况且面对的是一项零和游戏,只要价格大幅波动必然是有人损手烂脚,况且过去几年间大家对对冲基金奉若神明,不但大银行大投资机构投资于著名的对冲基金,就连象3M这类型公司的退休基金也持有对冲基金的权益。所以这个事情目前看似只是泛起涟漪,但是内里可能是波涛汹涌。对冲基金如今的参与深度与广度越来越大,从监管当局要对其进行监管遇到的阻力来看,对冲基金的地位在

证券业界来说已经根深蒂固。但是对冲基金最大的特点是策略自由,这个与加强监管是有一定矛盾的,一个再成熟的监管体系也奈何不了利益,因为市场首先是商业利益,监管是为了保证更大的利益。最为讽刺的一段是,最近在天然气对赌中失去70%资产值的一家名为AMARANTH对冲基金的一名雇员,在2004年写给美国证监会的一封信曾经这样说:“对冲基金行业是代表着美国自由企业的光辉形象”,想不到两年过去该公司变成一个反面教材。

  当然,香港市场目前面对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内地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执行,给一些过去一个经济循环中风光无限的行业,如

房地产、原材料和商品等的盈利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些行业的盈利毫无疑问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都会出现总体的放缓,而中国铝业(2600.HK)的氧化铝价格一降再降可以说是典型之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