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稀土摆脱六年低价定价话语权加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4:1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见习记者李坤

  随着去年以来,稀土产品价格的逐步回升,稀土行业慢慢走出了持续6年的低迷行情,稀土生产企业也终于开始扭转业绩持续下滑的局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这轮价格上升的行情,许多中小稀土产品生产企业也因此开始谋求增资扩产,希望在这轮行情中多分得一杯羹。

  不过,也许是对长达6年的低迷行情仍然心有余悸,不少业内人士对这股扩产势头表示担忧,担心当前的稀土行情重蹈几年前的覆辙,只是昙花一现。

  国家的限产限量政策仍是关键

  2005年下半年以来,稀土市场的好转同我国加强对稀土行业的监管有直接的关系。2005年

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
国土资源部
等联合制定了稀土行业三年整顿目标,采取控制矿产源头的方法,整治稀土行业;并确定去年和今年分别以治乱、治散为主,力争于2007年底前将不达标的企业逼出市场的阶段目标。

  G稀土(600111)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家核准公司每年的稀土精矿产量为5-6万吨,四川省的稀土企业的产量为2-3万吨之间,而江西省的稀土产量约8000吨,同国家的总量控制数大致吻合。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今年上半年,稀土精矿价格由2005年底的2000元/吨上涨至目前2600-2800元/吨,涨幅为30%-40%;碳酸稀土价格由2005年年底的5500-650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7800-8800元/吨左右,涨幅为35%;氧化钕价格由6.8-8万元/吨上涨至13万元/吨;氧化镨钕价格也涨到目前的11万元左右。

  不过,该人士也承认,要维持目前稀土行业的这种价格,最为关键的还是依赖于国家相关政策的严格执行。并且,他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对南方地区的企业产量的控制,因为当地的采矿权多数属于个人,采矿权也较为分散。

  稀土行业定价话语权将增强

  稀土行业作为我国具有绝对资源优势的产业,一直以来因缺乏产品定价话语权而广受质疑。

  据G稀土的工作人士介绍,稀土作为一种产业,并真正达到产业规模化的目前只有稀土永磁体产业。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总产量达到5.238万吨,其中中国4.43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5.6%。虽然稀土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用途,如用作镍氢电池以及用于航天、制冷等方面,但是这些用途要么是还无法达到形成规模产业化的程度,要么是技术含量太低。因此,一旦相关价格上涨,就会形成蜂拥之势,导致无序竞争。而目前,许多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确实有准备扩产的计划,正是基于这一点,不少业内人士担心稀土行业盲目扩张现象重新出现。

  对此,G稀土上述人士认为,目前这种现象不大可能出现。原因是很多准备扩产的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稀土原料。据他介绍,目前在我国稀土企业比较集中的内蒙地区,稀土生产企业的原料均来自于G稀土,因此,在G稀土控制稀土精矿产量的情况下,下游企业即使扩大了产能,也将面对“无米下锅”的局面。有业内人士介绍,在当前国家限制稀土原料产量的形势下,我国100多家中小型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目前已经有4成左右停产、减产,产能闲置一半左右,预计将有50%左右的企业最终难逃关闭命运。

  这位人士还介绍称,稀土产业中利润率最高的是上游原料生产企业,而处于下游的稀土企业,尤其是稀土永磁材料生产企业,不仅投资大,利润率也要低许多。因此,目前的状态,对G稀土来说影响不大,虽然国家限制产量使得公司闲置了部分产能,但是稀土原料以及其他产品的价格上涨却使公司获得了更大的收益。今年的中期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销售稀土精矿近3万吨,毛利率高达55.04%,比去年同期的提高7.32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20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91%,而产量并未明显提升。

  “目前稀土精矿的这种产量水平,有助于保证相关稀土产品的价格稳定,不会大幅度增加下游生产企业的成本,但是却能增强下游企业对外出口的话语权。”该人士表示。

  G稀土积极延伸产业链

  “虽然目前暂时出现了困难,但是我们的方向没有错。”谈到G稀土的镍氢电池项目,该人士显得有点激动。由于G稀土的镍氢电池项目自1999年立项,投资5亿多元,历经近7年时间,只建成投产了三个子项目中的一个,这一成绩显然是无法让市场满意的。

  该人士解释说,由于美国方面只是一家技术公司,并不是很擅长规模产业化,因此导致公司控股的稀奥科镍氢电池极板有限公司和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至今仍未投入生产,公司稀土下游应用产品也暂时陷入停滞状态,有待进一步发展。

  中报披露,两公司的两条生产线技术改造得到了大股东贷款额度的支持,技术改造资金来源已经落实。目前公司已经与具有产业化经验的日本三樱株式会社就生产线技术改造和合同有关细节进行了多轮的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以尽快启动改造计划,公司认为签定合同后大概10个月左右时间,即可投产。

  不过,某券商研究员认为,虽然从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来看,G稀土延伸产业链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短期而言,从生产线技术改造完工到试产和投产以及最后的达产,存在着技术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因此,中短期内实现为公司贡献利润的可能性不大。并且该研究员非常看好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在股改时所作的进行资产置换的承诺,认为在G稀土股改完成后,对稀土高科分步实施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方案,以包钢稀土产业部分资产置换公司在稀奥科镍氢电池极板有限公司和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一定比例的股权(达到相对控股),有助于调整和优化公司产品结构,使稀土高科进一步集中主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做大做强,确保稀土行业的龙头地位。

  不过,G稀土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涉及的资产置换内容比较复杂,目前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在近期内在操作上还没有具体的计划。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