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社保试点探索长效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5:3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费杨生 齐轶 北京报道

  广受社会关注的全民低保制度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试点工作中得到了加强,不仅如此,养老、医疗、就业、工伤保险等保障制度也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从昨日结束的“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上传出的消息。正如黄菊副总理所指示的,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要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既要确保当期支付,解决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殊问题,又要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重大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下求索 破题长效机制

  2004年,吉林、黑龙江开始社保试点,在

养老保险方面,试点工作的核心就是调整个人账户规模,并部分做实个人账户。

  “我省国企比重大,离退休人员较多,社保面临的压力很重,特别是在养老保险方面,存在基金收不抵支、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统筹层次不高以及覆盖范围过窄等问题。”黑龙江省副省长王东华如此感慨试点之初的难题。

  吉林省副省长李斌也深有同感,他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个较大的难题是‘人往哪里去’。”

  在试点中,两省都对此作了颇多探索。李斌介绍吉林把创造公益性岗位,推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等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绩考核体系,并拟出台《吉林省就业促进条例》。同时,合理增加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形成制度性的预算安排,探索建立困难群体的就业专项扶持资金。

  王东华介绍,针对试点前社会统筹基金入不敷出,导致个人账户基金长期处于“空账运行”状态,该省将个人账户规模从11%调整为8%,全部为个人缴纳;从5%起步,逐步予以做实。该省还改革了

养老金计发办法,将计发比例确定为翌年一个百分点,并将缴费年限与待遇水平、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与个人缴费工资高低挂钩。

  国务院试点工作小组专家组在今年对两省的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并认为“试点促进了两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并开始了对建立长效机制的初步探索。”

  路漫漫 难题仍待突破

  尽管试点工作颇有成效,但如何解决社保的城乡失衡、如何扩大覆盖面、如何完善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如何理顺各级政府的社保责任等一道道难题仍需要我们去解答。

  国务院试点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关信平教授说,试点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抹杀个人账户的个人所有性质;中央财政不足资金不足额和到位不及时影响个人账户动态做实;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没有明确的制度框架等。

  此外,如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也是一大难题。宋晓梧说,社保改革长期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政策,其注意力聚焦在国企职工上,而对城镇其他人员,尤其是农民顾及不够。

  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也表示,我国现行保障制度的待遇水平还比较低,低保制度仅仅能够维持保障对象的基本温饱,至于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是很难兼顾的。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及家属的社会保障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贫弱人群的福利服务仍严重不足。

  多剑齐发 试点尚需深入

  黄菊强调,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专家指出,社保改革应该多剑齐发以进一步深入。

  在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方面,国务院试点工作小组专家组建议,尽快建立个人账户基金以省级为管理单位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多元化的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运营的制度框架,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在扩大覆盖面方面,国务院试点工作小组专家组认为,面临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应逐步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到城市社保体系中;而经济较发达地区应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保体制。

  在理顺各级政府责任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社保体系的建设还需采取统分结合模式,即中央确定统一的制度框架、基本法制并对有关社保事务进行垂直管理,同时让地方承担起其他社会保障的主导责任。

  此外,专家组还建议,适时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防止赡养率上升过快和替代率下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