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5:1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安体富

  当前我国财政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层财政相当困难。基层财政是指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其困难突出表现在收不抵支,赤字大,债务负担重,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不足。造成基层财政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县乡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不规范,即事权不清,在此情况下,各级政府间事权层层下放,而财权却层层上收。目前基层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不断增加,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救济、支农支出等支出大都由基层财政负担。例如,据调查,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78%由乡镇负担,9%左右由县财政负担,省负担11%,中央财政负担不足2%,又如,预算内公共卫生支出的55%~60%由县乡财政负担。而在许多国家,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大多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从财权来看,基层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没有举债权,也没有独立的主体税种,收入主要依靠共享税,使其掌控的收入极其有限,据统计,目前拥有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县乡财政组织的收入仅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0%左右。可见,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是基层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

  二是财政级次过多。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五级政府体制,即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乡镇等五级。相应地,财政体制也实行这样的五级体制。按理说,每一级财政都应该有自已的主体税种,以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目前我国的主要税种不多,建立五级分税分级财政相当困难。这样的多级体制,在国外也很少见。另外,过多的政府级次还会造成机构重叠,人员臃肿,既增加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又影响其效率。

  三是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分级财政体制是以分税制为基础的,目前我国的税种虽然也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但地方税种都比较小,收入不稳定,更主要的是地方没有税收立法权,缺少主体税种,特别是县乡财政没有主体税种,没有形成完整的地方税收体系,这使得基层财政的收入来源缺乏保证,取消农业税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四是转移支付不足。在实行分税制的国家,并不一定要求地方政府用自已组织的收入弥补其支出,通常是中央和上一级财政的收入大于支出,地方或下级财政的支出大于收入,其差额由中央和上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予以弥补。目前我国的问题是,转移支付的形式很多,其中用于均等化的一般转移支付总量偏小,而占比重较大的专项补助很不规范,人为操作因素较大,起不到均衡地区间政府财力差距的作用。

  在基层财政相当困难而又没有正常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为了弥补资金的缺口,通常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收费。收费项目主要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等。各种收费过去主要表现为预算外收入,现在统称非税收入,其规模就全国来看目前约占到财政资金的40%左右。非税收入主要集中在地方,并且越往下越大,一般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6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财政收入。二是借债。地方

政府债务有多种形式,除了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形成的债务外,更多地表现为政府的各种欠款,以政府为担保形成的债务和政府所属职能部门的债务等。目前县乡政府的债务规模都比较大,据典型调查,有的债务余额相当于年度财政收入的数倍,甚至十多倍,已经构成了相当严重的财政风险,有的地方还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根据上面对县乡财政困难原因的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第一,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提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救济、支农、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职责,并通过法律制度固定下来,使得基层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第二,积极推进政府财政级次改革,试行“乡财县管”和“省直管县”。所谓“乡财县管”,是指在保留乡政府对本级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条件下,通过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和“统办采购”等形式,弱化乡级财政;而“省直管县”,是指县财政直接由省财政管理,不再通过地市。这一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将目前我国实行的五级财政级次逐步过渡到中央、省和市县三级财政。

  第三,完善地方税收体系,适当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通过

房地产税的改革和适时开征
遗产税
、赠与税等,使财产税成为基层财政的主体税种。

  笫四,改革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使之成为地方政府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应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能范围的条件下,合理确定转移支付的规模、标准和规则,规范转移支付形式。应逐步取消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等非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形式,实行以体现均等化目标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制度,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