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制造业和服务业成经济发展引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5:1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融通基金管理公司机构理财部总监(融通动力先锋拟任基金经理)陈晓生

  通过剖析过去100多年国际经济发展规律及产业升级的路径,可以发现,任何大国经济体在崛起的过程中总是遵循“轻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化阶段———信息及服务业阶段”的三阶段发展路径。中国经济也难以逾越这一路径。

  研究表明: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将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这一时期发展最迅猛的两大领域,也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两大动力引擎。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实现产业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而工业化的深化必然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部门,在重化工业化阶段这两大领域(特别是其中的各子行业龙头企业)相对于经济的整体水平将拥有较为显著的超额收益,是实业投资和股票投资的理想选择。

  经济发展规律及产业升级路径

  1、经济发展的三阶段规律

  综观过去100多年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主要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均存在着明显路径依赖。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产业经济从“轻工业阶段”向“重化工业化阶段”转化的转折期,这一时期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其增加值比重快速上升,而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方式等将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将从“粗放式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转化;产业结构将从“轻工业为主体”向“重化工业为主体”转化;消费方式从“功能性、物美价廉式消费”向“品牌、时尚性消费”转化。

  2、产业升级路径分析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不同的产业推动力。在轻工业阶段,纺织、家电等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在重化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特别是其中的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现代物流业、

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在信息、服务业阶段,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力量。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发展规律一样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

  3、中国不可能逾越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升级路径

  中国作为大国经济的崛起,无法逾越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升级路径。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纺织、家电为主的轻工业成为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在工业化深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等金融服务类产业以及物流运输服务、通讯传媒、旅游服务等产业近年来也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正逐步成长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中国能否超越对资源依赖较大的“重化工业化阶段”,直接从“轻工业阶段”向“信息及服务业阶段”转化的探讨。研究表明:无论是就业压力、技术创新能力、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还是财富创造能力、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因素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特殊。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缩短重化工业化阶段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前发展信息、服务业,但终究难以逾越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升级路径。

  重化工业化阶段的新特点、新挑战

  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经济体具有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经济也不能例外。

  1、新特点:GDP增长加速、投资加快、投资率上升、…

  GDP增长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近两年中国GDP增长率跃上9-10%的新台阶,特别是2006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高达11.3%,政府为避免经济过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实,这是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也许不存太多的过热现象。从国际发达国家产业发展路径和发展经验看,一个国家在重化工业化阶段其GDP增长速度将快于轻工业主导阶段,因此中国GDP进入一个更高的增长平台是经济发展路径的必然要求。

  投资加速、投资率上升也是重化工业化阶段经济的重要特征。重化工业化阶段,装备制造业、房地产业等推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具有资本密集、产业链较长的特点,发展这些产业所需要的投资规模远远超过轻工业阶段发展纺织业、家电业所需的投资,因此在重化工业化初期,投资加速、投资率上升是必要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再加上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体从相对封闭状态转向开放式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增加了巨大的国际性需求,也必须加大投资规模提高供应能力。尽管投资加速、投资率上升具有客观的必然性,但投资加速不可能持续太久,因为资源约束等客观条件将限制投资的投资速度,政府出台政策调控投资增长速度是必要的,必须调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等要素约束之间的平衡关系。

  2、新挑战:资源约束、贸易环境恶化、本币升值、成本上升、…

  重工业对于资源的依赖性远强于轻工业,资源对于经济的约束作用在重化工业化阶段将显得尤其突出。用以支持经济增长的各种资源从长期来看是稀缺的,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贸易环境恶化以及本币存在升值压力,也是重化工业化阶段必须面对的挑战。从贸易战不断到人民币定价机制改革,快速增长中的中国经济不得不直面这些挑战。

  要素成本上升也是重化工业化阶段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在重化工业化时期,劳动力成本、资源品成本、环保成本、土地成本等要素成本将处于上升阶段,近两年珠三角、长三角出现民工荒已拉开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序幕。发达经济体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是成本上升最快时期,美国(1870-1910年为重化工业化阶段)、战后的德国、日本(1955-1973为重化工业化阶段)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都表明,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各项成本的逐步上升。

  制造业和服务业将成为重化工业化阶段经济的动力引擎

  为什么未来中国经济的动力引擎是制造业?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升级路径的必然选择。

  1、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目前工业占GDP50%,制造业占GDP接近35%

  装备制造业前后关联度较高,是产业链条最长的产业。目前工业每年增长速度高于GDP2-3个百分点,而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达到20%且增长速度呈加快趋势。2000年开始,中国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明显回升,2006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高达44%。

  2、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1)、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高就业:装备制造业虽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工业,但它不同于流程工业,而是组装式工业,同时具有劳动密集性质,有较大的就业容量,目前每万元固定资产可吸纳0.078人,而工业平均吸纳0.05人。

  节省能(资)源:万元工业产值消耗

能源0.12吨(标煤),而工业平均为1.05吨(标煤)。

  高附加值产业:装备工业技术密集产业,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

  提高效率、节省成本: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其他产业提供更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使经济增长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2)、装备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载体,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不但提升了各行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提升了生产高新技术装备的能力,装备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3、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振兴中国军工行业、保障国家安全的唯一途径。

  装备制造业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其关键技术只有靠自己开发,我们预期未来15-20年,装备制造业中的军工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5、政策推动将实现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飞跃。未来二十年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的重要国策,也是“十一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可以预期,税收鼓励、允许加速折旧、财政支持等政策将陆续相继出台,将推动该行业快速发展。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

  1、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必然要求更高层次的新型服务业为工业转型提供润滑剂和燃料。如果离开更高的研发投入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很难想象可以改变以高耗能为特征的粗放式工业化道路,如果离开了通信与信息产业、计算机网络服务和现代物流等现代化第三产业的支持,很难想象可以发展出具有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也很难实现所谓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重化工业化阶段更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味着在工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结构中,非再生性资源比重将会相对下降,再生性资源投入比重将逐渐相对上升,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相对较弱的服务资源,如环保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通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相对上升。

  3、工业深化和制造业利润率下降,最终会导致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而且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发展到高级阶段具有明显的服务化趋势。以汽车业为例,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制造利润率下降和市场成熟,制造商业务明显向服务转型,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商收入中,70%左右来自于汽车金融、维修、售后服务等服务类业务。

  4、不动产与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是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核心领域,这些行业也将是中国未来服务业重点发展的领域。

  基于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升级路径的投资思路

  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经济推动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具有高于GDP增长水平的成长性。在股价波动与上市公司基本面相关性日益密切的资本市场上,投资于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可分享该产业部门成长性持续优于经济整体水平而获得的较为显著的超额收益。

  在充分借鉴国际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升级路径的基础上,把握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及增长动力的变迁趋势,紧紧抓住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可分享中国经济重化工业化阶段这两个行业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增值机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