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不能坐视吃皇粮者吃空财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王平

  目前宁夏事业单位超编严重,许多市、县(区)财政收入不够支付人头工资,“吃皇粮”的队伍不断扩大,已经严重超出了财政承受能力。据新华社报道,全国平均每46人中有一个事业单位人员,而宁夏平均36人中就有一个;全国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大约是行政人员的3.5倍,而宁夏已达到4.5倍。

  公众之所以愿意供养“吃皇粮”的公职人员,目的是为了换取这些公职人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公职人员的服务质量越高,公众越满意 ,人们的自觉纳税意识形成得越快,社会就越和谐。反之,如果公职人员的公共服务跟不上,人们的自觉纳税意愿就会降低,社会和谐度越差。如今,宁夏的情况就面临着这个困境。经初步匡算,2005年宁夏地方财政收入47.7亿元,其中用于各类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经费开支就达25.6亿元。

  尽管这样,人们依然通过各种渠道往“吃皇粮”队伍中挤,导致人员进一步膨胀。首先,“吃皇粮”依然是有相当保障的,最起码,财政收入首先要保障这部分人的利益,因为我们的财政预算缺少公众的监督,预算执行不够严格,“吃皇粮”者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其二,“吃皇粮”者除了吃财政,还可以用政府的公信力作担保去吃社会。比如,宁夏同心县100多家党政机关单位和部门,在当地一家“新月楼”餐馆欠账吃喝,历时十余年,吃喝白条竟近5000张,拖欠金额高达80多万元。

  当公职人员将公众用于交换公共服务的税收吃完,当财政收入全部用于公职人员自身的需要,那么,这些公职人员就无法再为公众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纳税换取公共服务的目的就难以实现,甚至有可能还不得不面临转嫁而来的各种税费,他们的心境可想而知。他们最直接的一个反应或许就是:我凭什么白养这些光吃不做事的人?因而,“吃皇粮”者吃空财政从表面上看,仅仅是公职人员的“生存状况”问题,但从大的方面来看,则牵涉到社会稳定这样的大问题。

  事实上,在那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常常也是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的地区,就是基于以上原因。 “吃皇粮”者吃空财政是一场悲剧。公众纳税不仅得不到相应的公共服务,还要额外承担税费收入,这对民众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宁夏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事业单位人员的人数平均下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子,这种状况无论如何是不正常的。按照国家

公务员管理有关规定,事业编制人员的招录,直接套用公务员任用条例,逢进必考,如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超编怎么会如此严重?“吃皇粮”队伍的壮大,既容易给当地民众带来负担,也容易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宁夏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情况在全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精兵简政,以节省开支,用于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而这种良好的公共服务又能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当“吃皇粮”的队伍减少,公众身上额外承担的税费负担就会减轻,有利于休养生息,刺激消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