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出口回报低另有原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11:53 中国证券报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买啥啥贵,中国造啥啥便宜”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屡试不爽的“价格牛顿定律”。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近期就曾公开表示:如今我国外贸“坐三望二”的贸易大国地位已经坐稳,加入世贸组织四年来外贸平均增速30%以上,数量确实上去了,但质量和效益不高。从出口看,目前“层次较低、档次较低、品牌较少、收益较少”的特征非常明显。

  众所周知,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由贸易不平衡而导致的贸易摩擦增多等,已成为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难题。名不副实的是,中国从巨额出口中得到的回报并不多,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去年就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英国商场里销售的服装60%是中国制造的,但其中没有一个品牌是中国的,英国最便宜的衬衫卖30英磅/件(约合520元人民币),而中国出口时的售价仅为3.5美元/件(约合28元人民币)。

  中国从巨额出口中得到的回报极少,除了出口商品的技术附加值不高、缺少品牌支撑、生产商之间价格竞争激烈等短时期内不能改变的“天灾”型战略因素外,“人祸”型因素也不容忽视。

  我国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有相当的比重,而这些产业中绝大多数均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农民工是这些企业的主要劳动力。对于这些从数量上实际已经成为工人阶层主力军的农民工而言,他们的遭遇和国有企业职工是有显著差异的:过低工资导致的“

民工荒”、农民工以跳楼要挟来索要微薄的欠薪等事件报道不绝于报端。当出口企业靠竞相压价来“取悦”客户时,廉价劳动力优势和“血汗工厂”之间的鸿沟难免有逾越的可能。

  在一些外资和假外资享受“税收超国民待遇”的背景下,外资利用非正常亏损每年避税至少数百亿的新闻却年年都成为热点。以最常见的转移定价方式为例:假设某外企生产时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成本是20元,加工后成本达到30元,虽然国外市场价约90元,但该企业在出口时以25元的价格先“卖”给自己在海外的贸易公司,然后再转手以合适的价格卖给国外零售商。而在“两头在外”导致了利润转移和税收流失的同时,它们在国内生产基地的亏损还能抵消以后几年的盈利。

  更值得忧虑的是,以上现象相当程度上都与一些地方政府“只看数量不重质量”的盲目引资和盲目鼓励出口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这些现象呈现出“刚性化”趋势。面对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摩擦和巨额出口中回报过低等现象,要想标本兼治,苦练“内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