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机制与环境污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11:53 中国证券报 | |||||||||
马国川 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千年论坛”上,被誉为“欧元之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建议,中国应建立对环境污染的价格机制,通过税收等手段建立价格体系,对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副产品”即污染进行控制。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两位经济学家曾经打了一次有趣的赌。斯坦福大学的保罗·爱尔里奇悲观地认为,石油、煤炭、各种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会越来越少,其价格自然会大幅度飙升;马里兰州大学的朱利安·西蒙认为价格上涨至一定阶段,自然会产生替代品,抑制价格的继续攀升,长时间看,其价格可能还会下降。两人决定打一个赌。他们以1980年9月29日5种金属的价格为准,各自买入1000美元的等量金属(每种金属200美元),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5种金属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上涨了,悲观派的爱尔里奇就胜了,西蒙必须把总差价支付给爱尔里奇。到了1990年,5种金属价格无一例外地下跌,爱尔里奇输了,最后不得不将近6万美元的差价交给了西蒙。 这件趣闻其实印证了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供求规律,即市场可以通过“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不断调节经济,实现供需平衡。事实证明,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上,这种规律同样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环境作为一种使用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条件。当使用环境或污染环境必须支付成本时,使用者会计算并比较使用环境或污染环境支付的价值与获得的效用。如果污染环境会为污染者带来经济损失,他就会想办法不污染、至少是尽量少污染环境。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凡是建立了环境污染价格机制、运用供求规律防治环境污染的国家,环境保护都相当成功。例如,德国的德累斯顿市从1992年起,把污水排放费提高了10倍,虽然使用新鲜水的价格没有提高,但这一制度使得新鲜水的消费量下降了40%。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进行的。在很多情况下制度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浪费程度,比人们日常生活导致的浪费要高得多。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环境污染的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无法有效调节环境的消费,企业在缺乏价格机制激励和约束的情况下,很容易将环境成本外部化,转嫁给社会承担,自然少有珍惜资源的动力和压力。因此,尽管环境污染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环境恶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 事实证明,道德和行政手段都不能理想地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环境是一种私人无法控制他人使用的大众公共物品,如果能够建立起环境污染的价格机制,通过税收等手段对污染行为进行惩罚,就能够逼迫那些理性经济人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这样既节约资源,也可以保护环境。因此,通过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非常可行而有效的办法。对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来说,“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中国建立对环境污染的价格机制”的建议,更有其特殊而积极的意义,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思考并且尽快付诸行动。 ■观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