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古代著名“职业经理人”之商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 03:4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朱卫东

  商鞅(约前390―338年),战国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因为是卫国(今河南濮阳)人,也称卫鞅。后来受封于商(陕西商县东南),号为商君,所以又称为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

  商鞅可称得上是古代最为成功、又最具悲剧色彩的“职业经理人”。作为一国之相,尽管是级别最高的“打工仔”,但过去的专制国家与现代的公司不同,只能算是“独资公司”,皇帝或国王是唯一的所有者、唯一的老板。所以即使是最高级的打工者――相,与“老板”的关系,也是地与天的关系。故杰出的相得其善终者较少。只有极少数聪明的相(或谋臣),在“职业经理人”的事业到达顶峰时就溜之大吉,如范蠡。也有超强的打工者取代老板的,如曹操父子、赵匡胤等。而商鞅在使秦国强大之后却遭车裂而死,命运可谓悲惨。

  商鞅的求职经历未免俗套,某种程度上是靠走后门才得以有机会重用的。但商鞅毕竟既有真才,又有口才,方得秦孝公重用。

  史书载,商鞅自幼喜好刑名之学,长大后先到魏国,成为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对他很赏识,临死前向魏惠王举荐,说此人尽管年轻,但有奇才,可用之为相,若不用,必杀之,勿令出境。魏王以为公叔痤在说胡话。结果既没有用,也没有杀,而是放他去了秦国。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立志发奋图强,首先向天下广罗人才。商鞅买通孝公宠臣景监,得到秦孝公的多次召见。商鞅察言观色,多方试探,以三寸不烂之舌,极力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先以“帝道”和“王道”游说,孝公不感兴趣。后以“霸道”和“强国之术”说服了孝公。于是,秦孝公任命他为左庶长,让他主持变法,不久提升为大良造,全面推行新法。

  作为“职业经理人”,商鞅的创新精神极强,其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使“公司治理”立见奇效,秦国迅速由弱转强。商鞅对旧的制度进行了变革,实行了两次变法,主要内容:一是废除旧的封建领主制(废井田,开阡陌;建立县的组织),把秦国建成一个封建地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二是推行农战政策,发展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同时又迁都咸阳。约过了十年,由于秦国的强大,周天子派使者封秦孝公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向秦国道贺表示臣服。

  商鞅同样具有职业经理人所具备的杰出的战地指挥能力。公元前340年,秦乘魏在马陵之战中的失利而伐魏,魏公子昂率军拒之,商鞅设计生擒公子昂,击败魏军,魏割河西(今陕西东部)向秦求和,并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商鞅作为“CEO”有极高的威望,但没有亲和力,缺乏“基层员工”的支持。

  商鞅开始变法时,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为了取信于民,他在南门立柱“徙木赏金”:叫人在城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承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商鞅见没人相信,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在越来越多的看热闹人中,终于有一个人将木头扛到北门,商鞅则立即赏给此人五十两黄金。秦国举国轰动,相信商鞅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有一次,秦太子犯了法,商鞅处罚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一个割掉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但商鞅极不注重处理与旧“集团”成员之间的关系,公关意识极差,这为自己今后遭遇极刑埋下祸根。处罚太子师傅,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分之高低等,都使商鞅犯了众怒,把秦国的权贵都得罪光了。结果“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翕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这不是表现商鞅的权威,说明他的仇家太多。

  商鞅还滥施酷刑,推行连坐法而刑及无辜,偷五文钱就要砍掉偷盗者一只脚。从而也使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他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焚烧《诗》、《书》,用简单粗暴的政治手段来处理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实行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等等,负面影响较大。正是由于这一影响,致使他被贵族报复杀害而“秦人不怜”,甚至不被司马迁以后的许多历史学家所理解。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即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五马分尸),全家亦被杀害。商鞅的重要政见经后人整理,成《商君书》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