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IPO询价程序调整有望抑制新股上市非理性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13:31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熊 欣

  证监会日前发布《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证券发行和承销管理公开征求意见或建议。业内人士认为,办法的相关规定权衡了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新股申购中的利益关系,同时规范了承销机构在发行和承销中的运作行为,这将极大地促进证券发行询价制度的市场化完善。在此基础上,国内新股上市初期非理性上涨的情况或将得到一定抑制。

  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表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自2004年开始试行询价制度,实现了股票发行定价机制的市场化转变。此次即将正式出台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则是对其进一步的完善,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定价以及股票配售等环节的规范。其中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方面的调整,则进一步确立了市场化的询价体系。

  一位投行人士则指出,在约束机制方面,新的发行办法也作出了更加市场化的规定。其中,办法连通了初步询价与累计投标配售环节,将对机构投资者的网下配售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此前的相关规定,主要是依据《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所有询价对象均可参与累计投标询价”。而新办法中则明确规定,“询价对象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初步询价,主承销商不得拒绝询价对象参与报价。未参与初步询价并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不得参与累计投标询价和网下配售”。

  中改院金融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华良对此认为,这一修订对

证券发行和承销过程将带来较大影响。参与报价和累计投标的机构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趋于一致,有利于
新股发行
的定价更趋合理。同时,新办法的规定可能使得更多愿意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必须参与初步报价,增加了报价样本,也平滑了少数机构不合理报价的扭曲效应。此外,新股发行中研究机制在办法中也得到了加强,独立的研究支持并辅助发行过程中的初步询价机制,利于吸引更多机构参与报价和累计投标配售。

  陈华良表示,新股申购策略仍然依据涨幅和中签率两个要素。由于新的发行办法整体上对定价机制作出改善,故涨幅因素对收益率贡献可能略有降低,但是中签率的博弈则更为激烈。在新的办法下,参与新股申购需要减少投机色彩,以发行证券本身为主。总之,新的办法下新股发行价格会更为合理,上市交易初期非理性上涨或将得到一定抑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