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询价制度改革:完善信用体系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02:5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蒋飞 李亚 发自深圳香港

  “制度上的不断改进固然重要,但是问题的解决在本质上还是应该依赖于信用体系的建立。我相信再经过一两年的时间,市场上会涌现一批估价能力强、信用良好的询价对象,这是市场化定价方式成败的关键。”谈及内地询价制度改革,内地某综合券商投行负责人日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国航“破发”以来,从2005年元旦开始实施的询价制度的一些不足开始为业界诟病。特别是在初步询价过程中,一些机构存在随意报价、报价后不参加投标的问题,并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据报道,有关部门将对询价制度进行改革,加强询价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内地询价过程被明确分为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两个过程。在初步询价这个“前奏”中,通过向部分由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选择的询价对象(根据公司股本规模大小,初步询价对象在20家以上或者50家以上)征询出价,可以确定一个价格区间。

  

证监会在2004年年底的一份答记者问中解释道:“事先由具有研究能力的专业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十分必要”,可以使得“股票的发行价格尽量反映发行人的投资价值,尽量避免非理性的、明显背离公司价值的报价”。

  但是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参与初步询价的机构远远少于累计投标询价的机构数量,一些参与了初步询价的机构,往往并没有参与其后的投标。这种“询价者非埋单者”的情况,客观上不利于拟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充分博弈。

  “招股价是在不断讨价还价中确定的,过程其实和买、卖菜有些类似。”一名招商银行承销团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香港,询价过程也存在一个事先确定招股价范围的步骤,并且通常是在关键的全球路演之前。通常承销团会向大客户和基金经理介绍发行人的业务概况及过去盈利表现,向这些潜在的买家出价,以测试市场对股票的反应。保荐人会不停地“叫价”,各大机构则根据价格提出初步的意向认购数额。在近期招商银行的询价过程中,由于保荐人的叫价是不断变化的,招行定价的市场传闻会出现不同的市净率版本——2.4、2.7、2.8、甚至是3倍的市净率都在报道中出现过。

  在进入全球路演和国际配售阶段(相当于内地的累计投标)之前,承销团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最终向外界公布正式的招股价范围,并开始接受国际配售部分的认购订单。比较有趣的是,国际配售中机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口头下订单。“IPO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不守信的情况。如果一家机构出尔反尔,下次便没有人和这机构做生意了。”大福融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基龙说。

  “我并不觉得内地现有的制度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一些机构仍然抱着投机而非投资的态度参与询价,过多考虑二级市场的短期表现,这必然影响他们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而扭曲参与询价的行为。”内地某基金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监管层所要做的,是赋予投行等中介机构充分的自主权,与信用更好、资质更优的买家打交道,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这样不诚信的机构自然会被边缘化。”上述内地投行负责人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