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工行发行成为做多动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北京首放 庄涛

  周一市场震荡攀升,虽然上午有过一波跳水,上证综指下跌一度超过15个点,但是在下午被地产、金融等权重品种合力拉起,并最终收出阳线。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上证综指收出这轮行情的收盘新高1674点,但成交量却没有放出这轮行情的天量。那么,市场短期内还有做多动力吗?

  多空搏杀中多方稍占优势

  由于目前的点位处于多空分歧严重的位置,在1650点上方,是近三年以来的成交密集区和历史套牢盘区域, 在此位置机构观点分歧非常大,大幅看多看空者皆不在少数。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近期扩容速度明显减缓,甚至近月来没有大盘股上市。而在加息后市场普遍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再度出台调控政策的可能性较小。且加息后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这对近期市场构成积极的影响,房地产、金融服务等人民币升值受益股日渐受到市场的青睐。即投资者对A股市场长期向好预期使得市场筹码锁定。同时还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日国内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市场对股指期货预期增加,G万科、G招行、中石化等权重品种可能会受市场大主力机构的关注,这对大盘短期走势构成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在随着大盘指数逐渐进入1650点前期高位密集区后,市场追高更为谨慎。这就是上证综指虽然创出这轮新高,但是成交量却未创出这轮天量,原因就是在此。但是,尽管成交量没有放大,指数却在一步一步上移。可以说多方已经占据一定优势。

  工行发行成为中期做多动力

  先说工行的发行。为什么空头的王牌如今翻成中期做多动力?上月末开始的工行模拟路演,表明工行的上市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据周一道琼斯通讯社发布的消息,中国工商银行将定于9 月21 日举行其在港上市听证会,并计划于10 月底进行IPO,其中A股发行数量高达204亿股,H股发行数量高达407亿股。共募集资金190 亿美元,一旦获得批准,工商银行将成为首个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同时上市的公司。而以工行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在境内金融体系中处于四大行的首要地位来看,工行能否成功发行上市不仅事关我国金融改革的成败,更关乎国内

证券市场未来发展。

  因此,为了让工商银行这一全球最大IPO项目顺利在内地、香港两地上市,我们看到沪深交易所已经明显将新股的发行节奏放缓,8 月新股发行暂停了20 天,9 月截至目前仅安排了4 只

股票IPO,根据它们的《招股说明书》,新股上市安排已到9月28日。可以说让工行平稳上市是近期管理层最为重视的工作之一,直到10月底工行发行,市场也不排除都是相对宽松的消息面甚至是利多消息不断的格局,这就是工行发行成为中期做多动力的最大原因。

  招行H股发行成短期攻1700点动力

  而招行在香港的H股发行,初步来看已经获得成功。H股发行的价格区间每股7.30-8.55港元的发行价格,由于认购者非常踊跃,估计最终定在上限的8.55港元的可能性较大。9月8日至13日公开招股完毕后,9月22日将正式挂牌上市。A股市场一贯都有借热点来一番猛炒的惯例,因此G招行还将持续受到市场机构的追捧。我们看到周一不仅仅是G招行收出9.02元的历史新高,G民生、G浦发等也都创出新高,板块效应非常明显。

  招行H股上限发行价折合人民币8.82元左右,目前H股较A股的算术平均溢价率在16%左右,那么G招行A股仅就发行价来推算,其合理定位都应该在10.4元以上,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由此带动股指上行的动力还是充足的,上证综指摸高1700点的动力并不是空谈。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中石化9月14日(本周四)股权登记日之前市场也有望演绎一波抢权行情,中石化对股指的贡献绝不容小视,这也是股指冲高的动能之一。

  短期股指冲高后回调是建仓良机

  从时间上来看,目前距离10月底工行IPO还有20多个交易日(除去10.1长假),加上上市时间可能会在11月上旬,如果预期10月底市场为迎接工行发行而大力做多金融等大盘权重股从而拉抬指数,那么这轮行情还有足够的理由进行一波回落整理的调整过程。也就是说,市场很可能在G招行的冲高中,拉动指数攻击1700点,如果市场还是难以放出成交量的话,则很可能在9月22日招行H股成功上市的前后时间,A股市场由于龙头品种G招行的利好兑现而借机回调。而这个回调应该是市场再一次逢低买进的好机会,因为后市还有10月份工行IPO上市的利好待兑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