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放下担忧分享中国经济增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08:3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英国保诚资产管理亚洲区投资服务总监罗伯特·朗奇

  目前,投资者对于中国概念的股票是否仍有很好的投资前景,似乎颇感困惑。

  每一天我们都被那些惊人的数字震撼着。中国正消费越来越多的日用品,促使其价格不断提高;中国签署了一份新的石油供应协议;中国与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贸易联系;一
家中国大陆企业正试图进行另一个国际间的购并;近来中国又公布了一组热得发烫的经济数据包括上半年国民经济10.8%的平均增长率,等等。

  但是,在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数据的背后,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让人担忧的迹象,最显著的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热的程度。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会否导致需求超过经济的供给能力?政府会否尝试减缓发展速度以达到一个更合适的水平?如果政府出手调控,会否错误估计并在不经意间将经济推向衰退?

  进而,对于投资回报也存在这样的观点:当投资者关注政府部门

宏观调控举措时,许多人忽视了过度投资对于潜在投资回报的影响。如果有过度投资存在,投资回报将降低。亚洲金融危机中在韩国过度投资所造成的影响就是明证。事实上,中国潜在的过度投资就被保诚集团旗下的基金所关注。

  没有简单的答案。事实上,当一个经济体开始发展,并且进入发展的高级阶段时,许多投资规则已不再适用,或者它们至少要改变一些。

  以通货市场发展为例,在发达的经济体里,货币增长持续超过日常经济发展通常是通货膨胀的清晰标志,这也契合“太多货币追逐少量产品”的理论。然而,在发展中的经济体里情况则不然,货币的快速增长可能更多地流入生产线,促进产品生产而非一味推动价格抬高。这正是目前新兴亚洲的情况。例如,马来西亚年货币增长达到30%的时候,通货膨胀依然维持在一个相对的低位,这在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建立货币制度体系的时期也同样存在。常规的投资规则被改变,投资者需要面对和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及新的规则。中国(包括印度)经济体的浮现改变了投资的规则,至少目前是这样。

  那么,这样增长的价值到底是多少?投资者的心态一直游离于贪婪和恐惧中,这种疑虑经常体现在证券投资中,在中国股市也如此。

  举个例子,从1999年到2003年中期,H股股指走势平缓,并上下小幅波动。与当前的市场相比,大家关心的事情并没有改变很多,包括盈利和估值体系的明晰度。几个特定的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放开管制所带来的影响,是市场上主要的困惑所在。然而当投资者认定中国经济走上改革之路,而法律体制得以逐步加强,经济的强势增长开始反映在企业的盈利上,便可以更放心地投资,资本价格也将因此而上涨。

  2003年5月,中国股票市场被全球市场的投资热情所席卷。部分原因是美国入侵伊拉克所带来的影响没有比预计的更糟,并且投资者最害怕的SARS疫情也没有再发生。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者意识到他们以前太小心,对中国经济发展过多地打了折扣。从2003年5月到2004年4月,香港的H股股指上涨超过130%,并带动印尼和印度出现了相似的增长。

  历史告诉我们,当投资者信心上升并且更加熟悉那个正在发展的市场时,就会变保守为主动,信心的上升将反映在市场价格上,目前中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尽管有着对经济增长、石油价格、盈利的明朗程度、仍在构建的法制结构、监管框架、两次大的股市下调和一些其他问题的担忧,但从2003年5月以来中国H股指数翻了一番。

  还有更大的上涨空间吗?在我们看来,一定会有的。关键在于,考虑到预期的盈利增长因素,估值水平并不比两年前市场开始上涨时高。换句话说,投资者出于担忧,对中国给予了折价,而不是针对中国长期的增长潜力给予溢价。

  让我们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基于利润的预测,中国股市估值要低于马来西亚。投资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将马来西亚作为一个成长的市场,市盈率从18倍增长到25倍。前一个市盈率比中国现在要高60%。

  信息是明确的,投资者没有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潜力作大幅折价,虽然现在的估值还处在周期的高点。比如一些金融类股票以三年的增长预期来看是贵了,但是接下来的几年呢?担忧还是会毫无疑问地存在,但相应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发展初期,投资者总是犯过于谨慎的错误。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时间,而且也是不稳定的。投资者的重要特征应是耐心和敢于忍受不稳定的时期。需要记住的是,中国经济长期的前景看上去则具有十足的吸引力。

  *注:本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英国保诚资产管理机构的观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