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成都中小企业融资老话新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06:40 金融投资报
于9日举行的“成都市中小企业融资论坛”虽然涉及的话题很“老”,但由于融资问题牵动着成千上万中小企业老板们的敏感“神经”,因此,有500多个座位的成都国际会展中心金牛厅座无虚席,迟到者只好站在后面“旁听”。来自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向在座者发表了自己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看法。 要对有限资源进行整合 西南财大杨继瑞教授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实质上是将极其有限的资源进行高效整合的问题。因为中小企业的资产尤其是可用于抵、质押融资的资产极其有限,而且担保公司承受担保融资的风险也极其有限。“特别在我国尚无再担保体系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他说,成都地区有一家担保公司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发生的代偿额已占到了该公司注册担保资本金的一半左右,如果这些代偿损失无法部分或全部挽回,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银行的资金也是有限的,只能投向那些风险系数最低,投资回报最高的行业和企业。” “既然上述几个方面的资源都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如何实现三者之间配置的最优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杨继瑞说,首先,对于资金融入方的中小企业来说,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信用问题。无论是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也好,还是通过担保公司进行担保融资也好,信用是“敲门砖”;二是处理好资本运作与产品运作的关系。资本运作是在产品运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资本运作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进行产品运作。“中小企业切忌玩‘空手道’,在无产品运作基础上去搞‘资本运作’”。 关于担保公司资源配置问题。杨继瑞认为,除了担保公司自身因素外,外部环境营造也很重要:一是政府财政每年可以依据中小企业税收上缴金额的一定比例提取担保风险补偿金;二是对用于担保的不动产在登记方面作一些变通处理;三是应尽快建立再担保机构,分散担保风险。 打造中小企业担保“旗舰” 成都市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会长茆俊强称,目前成都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担保业发展迅速;二是担保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政策性担保公司和民营担保公司同台竞技;三是一些专业化担保公司应运而生。除了为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外,还有民工工资担保,工程担保等;四是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过于零星、分散,难以获得放贷银行的认同,因而出现了担保贷款放大比例较低的现象。 茆俊强认为,成都市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时期,对担保贷款需求十分旺盛,但能够获得担保贷款的企业仍是少数,这就形成了“担保市场需求的无限扩大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同样令担保业难以摆脱困境的是,担保机构底子薄,与银行“对话”的份量不够,之所以担保业能生存下去,靠的不外乎用同样多的资金存放于银行,可以获得比他人更多的贷款。茆俊强表示,成都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可以按1∶5的比例放大担保贷款,但他希望更多的民营担保公司早日获得这个放大比例的待遇。而打造“担保旗舰”是一条可行之路,担保业之间不妨走联合之路,如成立担保大联盟。 信用“瓶颈”亟待突破 成都市合力创业担保公司董事长付尤东称中小企业融资难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这是全球性的问题,只是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除了规模小,经不起风吹雨打外,信用缺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长期远离银行、基金、信托等融资机构,由于资金匮乏,只好眼看着许多商机从眼皮子底下溜走。” “我们不能过多地指责银行”。付尤东说,银行也是企业,也需要赚钱,对于一家连财务报表上的数据都有“水份”的企业,怎么能让银行和担保公司相信它? 付尤东说,其实,担保业除了融资性贷款担保外,还有非融资性担保业务,这样,可以通过担保函代替保证金,减少现金占用。他同时认为,“信用”问题不仅是中小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担保公司的生命线。他说自己每天看到一些报纸上“当天申请,当天拿到贷款”之类的“歪”广告,心里就不是滋味,“这是在扰乱担保市场,给担保业脸上抹黑。” □本报记者杨成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