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上海橱窗:上海双年展历史回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姜长城

  1996年上海双年展

  1996年的首届上海双年展是由上海市文化局与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展出时间为:3月18日-4月7日。本次双年展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旨在突出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多元
并存、异彩纷呈的局面。展览内容以油画这一外来艺术样式在中国的发展为重点,包括具象、表现、抽象艺术风格,也包含装置艺术形式。参展艺术家共29名,其中包括了国内油画家26人,旅居海外的装置艺 术家3人,展出当时国内近期创作的近160件油画作品。同时与“开放的空间”配套的“外来艺术样式在中国的发展与可行性”学术研讨会,对近十年来(至1996年)以油画为主的西方艺术在中国的流变作了概括性的探讨。

  1998年上海双年展

  1998年的上海双年展由上海美术馆、梁洁华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展览于10月20日-11月20日举行,展览场地为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本次双年展的主题是“融合与拓展”,是中国第一个以水墨艺术为主题的双年展。应邀参展的艺术家共有50位,其中35人来自国内,他们近年来在水墨艺术领域里卓有建树。另外15人为海外不断探索水墨艺术新发展并已在国际上颇具声名的华人艺术家。这届双年展有四分之一的艺术家来自海外,比上届增加了不少,表明双年展逐步国际化的趋势。展出的256件作品以近年来的水墨创作为中心,通过对以水墨为主要创作媒材的艺术成果的展示,探讨源于东方、历史悠久的水墨艺术在当代、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状态和自身多样发展的可能性。参展作品不拘形式,充分体现艺术家对水墨这一深具意味的命题的思索以及他们在创作中展露的丰富、自由的想象力和才情。

  2000年上海双年展

  2000年题为“上海·海上”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以中国第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大展的身份展出,首次投眼于国际化与现代性这一热门,同时它也被正式列入了上海市的经常性的文化项目。本届双年展首次由中外策划人组成策划小组:中国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任组长,策划组成员为:日本的清水敏男﹑旅法华人策展人侯瀚如、中国的张晴。展览邀请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位艺术家,其中的外国艺术家部分均为上世纪90年代在国际艺术界很活跃的人群。本次展览共300多件参展作品,涵盖了装置、建筑、摄影、录像、电影等当代艺术主要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门类范畴,较客观地揭示了当代艺术发展的状况.

  2002年上海双年展

  2002年第四届上海双年展由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主办,2002年11月22日至2003年1月20日展出。本次双年展以“都市营造”为主题, 它由“都市营造”主题展、“都市营造”国际学生展回顾展和“上海百年百座历史建筑图片展”三个部分组成。本届双年展意在对迅速推进的都市化进程、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中国面貌的新型城市建筑所导致的原有文化格局和生活形态的急剧变化进行探讨。以建设性的态度审视这一现实,思考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等当代全球文化发展的新课题,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确保本届双年展的学术价值,展览设立了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组织委员会执行主任由方增先、李景汉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许江出任,总监由李向阳、翁菱担任。此外,展览沿用国际惯例设立策展人,以负责展览的学术策划。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和上海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李旭担任中方策展人,海外策展人由美国策展人阿兰娜·黑斯、德国策展人克劳斯·贝森巴赫以及日本策展人长谷川佑子担任,中、外方各设主策展一名,分别为范迪安和阿兰娜·黑斯。展览邀请了活跃在当代国际艺坛和建筑界的艺术家和建筑师68人(组)。这次双年展作品的覆盖范围更宽广,涵盖了绘画、雕塑、模型、图片、文本、草图、互动媒体等类型,装置和录像成为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要展出品种。

  2004年上海双年展

  2004年双年展以“影像生存”为主题,由上海美术馆与东方早报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任总策展人,加拿大著名策展人郑胜天、荷兰GATE基金会总监洛柿田(Sebastian Lopez)、上海双年展办公室主任张晴任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策展人高士明任策展助理。展览时间为9月28日—11月27日,地点为上海美术馆和人民广场。参展艺术家的多极化是本届双年展的特点之一,共邀请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108位艺术家。 本届双年展参展作品包括摄影﹑电影﹑装置和录像等,多种技术模式着力反映“影像生存”这一主题目标: 探讨可视世界的制像技术,呈现影像的历史及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影响,致力于在人文关怀中思考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中建立人文的关怀。双年展围绕着“影像生存”这一主题,以上海美术馆为核心,在上海市区设置若干系列展示,建立起一个彼此投射、多重现场的展览系列,使双年展更加贴近公众。上海美术馆以“影像生产与消费”作为主体展场,展示的作品从剪纸、皮影等传统的民间之“影”到摄影、电影等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现当代之“影”,使“可视的技术”得以全面、综合地显现。而在人民广场内展出的“虚拟现场”,则突出了作品互动性和虚拟性。“中国摄影历史博物馆计划”,则以一条100多米长的影像长廊以图片和说明性文字的形式共同展示了中国百多年来摄影发展的历史文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