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上市公司中报放卫星 投资者是醒还是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 18:10 证券日报

  - 本刊常务副主编 袁元

  岁岁金秋,今又金秋,漫步山间小径,一片瓜果飘香,田野上丰收的果实正等待着勤劳了一年的人们去收获

  也许是要与金秋这丰硕的季节相媲美,股市里,投资者们的脸上也挂满了丰收后的微笑。

  也难怪,截止到8月31日,1388家上市公司的中报统计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同比增长13.48%,创出11年来的新高。试想想单单是上市公司的中报业绩便如此这般的放出个“大卫星”,那2006年度的年报业绩则更是一鸣惊人,有这样辛勤的为投资者挣钱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又怎能不偷着乐啊?

  是啊,在上市公司纷纷披露中报业绩之时,也恰恰是股改推进一周年之际。沪深两市近9成的上市公司已完成了股改进程,应该来说,在股改完成后的第一个中报披露期内,上市公司不管是国有控股的还是民营控股的,都向投资者交上了一份超乎完美的中报,让投资者惊喜过望。

  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面对着这一张张喜洋洋的中报,投资者虽脸上挂满了笑容,但心中还是有些许疑虑这么多的上市公司怎么一下子齐刷刷的中报就变得如此光彩照人呢﹖

  我们不得苛责投资者的这种疑虑,因为不光是投资者有这种担心,就连专业的

证券投资分析师和专业财经媒体在对2006年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做出预测时,都评价为中性或略偏负面一点,所以当1388年份中报闪亮登场时,业内人士大呼想不到。

  专业财经媒体对上市公司今年中报的低调分析其实蛮有道理,因为从常理上来看,自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运行环境十分险恶。换句话说上市公司如此之佳的中报业绩是在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国际市场上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逐步提升的背景下获得的。正因如此,这些中报一亮相,投资者不能不产生先是惊喜继之是疑虑的想法。

  2005年伊始,国家出于对经济过热的担心,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过快的重化工业、钢铁业、房地产业等亮出了一道道令行禁止的12面金牌,1年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提高贷款利率“国6条”的出台,内蒙古违规建设的电厂被查处,特别是近来国家有关部委派出联合工作组对2006年以来新开工的“亿元级”投资项目逐个实地调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投资政策导向的予以定点清除。调控力度前所未有,这些调控措施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负面影响较大,象钢铁业在铁矿石涨价和产成品降价两面夹击之下业绩大减,汽车业的销售势头也一直疲软。

  近几年来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火车头便是出口,国企通过开拓国际市场转嫁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但随着我国汇率改革政策的实施人民币的升值压力陡然加大。9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己突破1:7.95元的关口,短短半年间的升幅已达4%,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竞争力被大大削弱。据业内专家预测:如果人民币汇率再升值8~10个点,那么我国现有产品出口利润率维持在3~5个点范围内的纺织业、鞋业、轻工业、五金业将面临全行业亏损式的灭顶之灾,这种冲击力对上市公司中小板企业的影响最大,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因无法承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黯然倒下。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围绕能源、原材料的资源大战。特别是2006年以来石油价格围绕每桶60~80美元间居高不下,年内有冲高至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铁矿石价格在2005年大涨的基础上又上涨了近30%,铜价也从年初的每吨3万元上涨到近8万元,不少以铜做原料的工厂因难以消化高昂的铜价被迫停产,而铝、锌、镍等有色金属价格也是一飞冲天,这对以实施两头在外战略为主的中国加工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使得企业的实际赢利水平大大降低。

  纵观上半年,除了有色金属、金融、石化、工程机械等行业有些许亮点外,大多数行业受上述内忧外患因素的影响却呈现出业绩滑坡的迹象,但也恰恰就是在行业业绩滑坡的大背景下,做为我国行业经济的骨干和领军人物的上市公司却似乎并未受到这种行业负面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境难道是上市公司们得到了菩萨保佑,能够“众人皆醉我独醒”﹖

  其实,细细思量下来,1388家上市公司交上的这份创出11年来新高的中报业绩,是有些特殊因素在内的,正是这些特殊因素的影响,才造就出这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中报业绩。

  首先是股改的因素。今年上半年是上市公司股改最为集中的一个阶段,为了使股改方案能得到广大流通股东的支持而顺利过关,控股股东们在支付对价的同时,纷纷同时承诺把控股股东最优质的资产以支付对价或定向增发的方式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价格注入”成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增的直接诱因。如鞍钢集团的整体上市,云南铜业的收购铜矿、山东黄金的定向增发。一些ST公司的控股股东因无力支付股改对价而被迫采取了先重组再支付对价的方式,为这些亏损公司引入了新的有投资能力的大股东,大大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生存环境,使得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有所提高。

  其次是清欠因素自打上市公司诞生那天起,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之事便频频曝发,很多上市公司就是受控股股东占用资金之累而成为亏损公司的,控股股东挪用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成为我国股市的顽疾。为了彻底根除这一顽症,在股改之初,

证监会便明令宣布,凡是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一律不得股改。在这一严令之下,控股股东从股改的实际需要出发,想尽办法,挖东墙补西墙,通过现金、股权、实物等各种方式归还其挪用的上市公司资产。据初步统计,控股股东已经归还的上市公司资产达到140亿元,随着这些资产的归还到位,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大大提高,中报业绩大增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次是高价减持的需要。股改的实施,使得长期处于非流通形态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进入了流通市场。由于持有这些股份的股东多是控股股东,为了使其所持有的这些股份能在减持时卖出个好价钱,控股股东们便想方设法的提高公司赢利,通过提高公司赢利来提升公司股价,通过提升公司股价来使自己持有的股份在减持时卖出个高价钱,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说,控股股东这样做无可厚非,但上市公司一窝蜂地做高自身的业绩,总会给投资者带来一种不安的气氛,因为一旦控股股东在股价拉至高位时成功实现减持后,其做强上市公司业绩的动力便会不足,股价就有高台跳水的可能,这对信奉中长线投资的投资者极为不利。而且不排除少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了高价减持股份,通过财务手段虚增利润,待投资者追捧时一走了之,成为市场上新的庄家。目前市面上已有传闻说一些上市公司正在寻找作市商,意图借机构之力拉高股价,这样做的结果迟早是要伤害到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对这类上市公司不能不防,要警惕啊,别让上市公司的中报大阳迷住了你的双眼。

  往前看,上市公司中报一片阳光灿烂,往后看,行业发展前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真是难为了投资者,应了那句老话:增,股民苦;降,股民苦,面对着怎么也看不懂的中报,投资者,还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