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瑞银重组北证受累牛市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 05:13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牛丽静 瑞银集团重组北京证券迟迟未能收官的原因,并非外界猜想是受到关于“金融股权是否被贱卖”的争论压力,真正的原因是内部矛盾没有解决。近一年的牛市行情使得有关股东对原先达成的交易价格产生了不平衡感,从而增加了讨价还价的砝码 原本准备今年3月挂牌的瑞银证券,至今仍无音讯。 自去年9月初,瑞银集团(UBS)重组北京证券的方案获中国国务院审批至今,已有一年时间。 这一年里,中国股市一扫五年来的阴霾,演绎出一波扶摇直上的牛市行情。这波行情中,受益最大的是在困境中挣扎的券商,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证券公司的身价水涨船高。 据消息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瑞银集团重组北京证券之所以未按原定计划收官,与近一年来证券公司股权价值发生的巨大变化有关。 在券商股权最不值钱的时候,无奈出让了北京证券股权的老股东们看着股指一直往上涨心里不是滋味。因此,利益各方由于股市行情发生的巨变而进入了新一轮讨价还价过程,从而使得原计划3月就可收官的重组过程延迟至今。 这位人士同时透露,除北京证券21家营业部的员工外,北京证券总部超过一半的员工将于9月进入招商证券工作,这是北京证券和招商证券讨价还价的一个砝码。此前,北京证券转让给了招商证券21家营业部。 标杆不好当 去年9月初,瑞银集团重组北京证券的方案获得国务院审批通过。瑞银集团出资17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证券3亿股份,在重组后的新公司中,瑞银集团持股比例达20%,并因此成为北京证券第一大股东。 这是中国首个完整的市场化重组问题券商的案例,也是首个外资通过直接“收购”而获得国内综合类券商业务牌照的案例。 随后,国际上其他一些金融集团、投资银行也纷纷效仿,与中国的问题券商进行接洽,希望能步瑞银集团后尘。 这一风潮引起了中国证券业的担忧。 此后不久,各界对“国有银行股权是否被贱卖”的争论,进一步引发了外资入主中国金融机构,是否会威胁中国金融安全的大讨论。 在业界看来,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因此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因此,瑞银集团重组北京证券的方案获批后,再无其他外资重组问题券商的成功案例。外界当时猜测,瑞银重组北京证券也因此停滞。 但瑞银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谭信乐(Rory Tapner)今年2月在接受《财经时报》独家专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表示,没有看到任何迹象显示重组过程会停止,重组在按原定计划顺利进行,截止时间将从今年7月提前到3月。 追涨杀跌 从目前的进展看,重组过程没有预计的那么顺利。重组后的新证券公司一直没有挂牌,北京证券总部的员工也一直在等待“上面”的通知,确定去向。 有关人士透露,重组迟迟没有收尾的原因,并非外界猜想是受到关于“金融股权是否被贱卖”的争论压力,真正的原因是内部矛盾没有解决。 他所说的内部矛盾是指,近一年的牛市行情使得有关股东对原先达成的交易价格产生了不平衡感,从而增加了讨价还价的砝码,使得瑞银集团重组北京证券过程因此延长。 去年6月6日,上证综指跌破千点大关,以998.23点报收,创下6年新低。靠天吃饭的证券公司困境重重,问题叠出,不少券商相继倒闭或被托管。 证券公司的股权随之成为最廉价的商品。包括国泰君安证券在内的数家证券公司的股权遭到拍卖,但几毛钱一股的价格都无人问津。 因此,当时由政府主导问题券商重组可谓无奈之举。一家券商高层对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对问题券商重组的漠视非常不理解,他当时甚至情绪激动地向记者表示,证券公司这么便宜的股权,现在不买更待何时。 在他看来,国内资本对于投资有着类似散户投资者的“追涨杀跌”心理,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 相较之下,外资颇为明智。对于瑞银集团重组北京证券,有业内人士认为,表面看,瑞银集团出价并不算低,但17亿元资金中有14亿元是用来弥补被挪用的保证金和偿还机构债务,是“花钱买门票”的代价,因此,瑞银集团还是非常划算的。 讨价还价 一年前,很少有人能预测到仅仅一年的时间,股票市场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股指扶摇直上,已退出江湖多年的各路资金复出,开户人数激增。 证券公司是这波行情的最大受益者,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券商取得了爆发性的增长。 以中信证券为例,仅今年上半年就获得9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接近去年全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每股收益从2005年9月30日的0.057元,上升到2006年6月30日的0.21元。 其他券商这一年的收入也颇丰,这使得券商股权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在证券公司最不景气时,出让了北京证券股权的老股东看着股指上涨,心理不是滋味,因此和瑞银集团等方面产生了新的博弈和讨价还价。 其实,北京证券向招商证券转让旗下21家营业部时,每家营业部的价格仅有二三百万元,现在看来,招商证券也捡了个便宜。因此,双方也在进一步讨价还价。其中,员工的去留是讨价还价的砝码。 北京证券总部超过一半以上的员工将进入招商证券,而且,这部分员工中包括北京证券各部门的负责人,留在北京证券的主要是基层员工。 上述人士透露,瑞银集团希望留在北京证券的老员工越少越好,瑞银集团似乎希望获得一个非常“干净的壳”,而不担心从头来过所增加的成本。 9月初,北京证券和招商证券相关营业部的交接工作就将结束,并正式对外营业。但“瑞银证券”这家新公司要挂牌,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