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半年报盘点 千家公司齐报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03:00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昨日,随着中国国航业绩增长340.7%的中报披露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年半年报披露以豹尾收官。统计显示,除*ST精密、*ST龙昌、G草原发和*ST兰宝等四家公司将延期披露半年报外,139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388家公布了半年报,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2元,同比增长7.54%。

  已披露半年报公司中盈利与亏损家数比例为5∶1,超过80%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数据显示,1388家公司上半年共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7.72%;共实现净利润1277.58亿元,同比增长7.54%。平均每家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亿元,净利润9204.5万元。

  从业绩增幅来看,有59.47%的上市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比实现增长。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100%的公司有196家,其中G中信业绩大增847.70%;值得一提的是,有126家公司中期每股收益在0.30元以上,超过0.50元的也高达34家,其中G驰宏以中期每股收益2.26元成为中期业绩冠军,排在其后的G小商品也有1.13元。亏损严重公司主要还是以ST股居多。

  大部分新股上市后的首份业绩报告都交出了优秀的答卷。其中,中国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0.24亿元,在净利润排行榜中仅次于以上半年净利润206.79亿元排在榜首的中国石化;中国国航中期业绩大幅增长340.7%;保利地产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23亿元,增幅67.66%。本报记者 刘

泰山

  记者观察

  机会风险自己把握

  说实在的,投资者确实十分辛苦,每年的年报和半年报是雷打不动要让投资者辛苦忙碌的。而这个忙碌,不见得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回报,说不定播下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若是不仔细阅读半年报,投资者又如何知道下半年的风险和机会呢?即使去看逾千份以上的半年报,其海量信息不是每个投资者所能消化的。因而投资者常常就简化程序,把机构进出的多寡作为自己投资的凭据,但从历年情况来看,这一可靠性确实值得怀疑。

  远的不说,就在今年第一季度季报公布时,投资者发现以基金为首的众多机构大肆减持

房地产股,一时间,中小投资者纷纷跟随,结果如何?到现在才发现,众多房地产股再创今年新高。而今在半年报中显示出机构大肆增仓食品饮料等消费类
股票
,但从7月1日以来,以白酒为首的消费类板块走势并不如意,特别是在8月份以来的这轮行情中,更是远远落后于房地产、有色金属板块。这种机构大肆增减与其后走势反常的现象,并非今年才如此,基本上年年都有如此表现,其根源在于信息时间性。因为投资者见到中报披露的信息是截止于6月30日的东西,可以说,已是过时的信息,而其后机构的动作,投资者又根本无法及时获取。因此,当投资者从中报中发现机构大肆增仓食品饮料个股的迹象时,这些股票的价格已高高在上,若是投资者以此为依据而追随,不挨套算是运气好的。因此,采取反其道而行之,把食品饮料等消费类板块视为下阶段高风险板块,而把机构已大肆减仓但基本面确实不错、更重要的是股价已打折不少的板块视为机会,或许还能有意外的收获。今年机构在房地产板块的动作,就是最有力的证据。本报记者 孙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