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小企业板频道 > 正文
 

深圳中小企业后备上市资源严重不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 05:5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谢隽 深圳报道

  自IPO开闸之后,同洲电子、得润电子成功登陆中小企业板,成为深圳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新军。随着全流通体制下新股发行的重启,越来越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将加入到通往资本市场的上市大军中,中小企业板也将驶入快车道。然而,作为近水楼台的深圳,各方目前正在体会到,后备上市资源严重不足。深圳市一位金融部门官员形象地表述:“发令枪
声已响,却发现起跑线后的运动员不见了”。

  符合条件企业不足百家

  据统计,在全国2200家符合中小板上市条件的后备企业中,深圳的公司不到百家。相对于江浙等地民营企业积极排队等候上市的势头,深圳的拟上市企业数量落后很多,进入审核程序的企业数量更是少得可怜。

  一业内人士表示,深圳

证券市场酝酿变身中小板时,深圳本地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活跃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高峰时仅在监管部门备案、接受上市辅导的拟上市企业就有48家,而现在,接受辅导的企业只有23家,上市后备资源减少了一半。

  深圳证监局局长张云东表示,深交所建立早期,深圳本地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随后名次逐渐下滑。特别是今年以来,排名急剧下滑,目前处于第四位,“特别是中小板,不论是已上市还是具备上市资格的企业数量均远远落后于一些兄弟省市,与深圳的中小企业数量多、科技含量高和成长性高的实际不相符。”

  政府全力推进上市工程

  深圳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市政府在培育中小企业上市方面心情相当急切,近期内几次召集有关部门邀请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座谈会,从制度上、政策上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但相对于政府的急切心情,深圳民营企业中观望、顾虑的情绪相当普遍。

  深圳市政府的目标是:从2006年开始,今后3年内实现每年重点组织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进入普及培训期,100家以上基本具备条件的优质企业进入上市推荐培育期,10家以上优质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培育期,形成上市梯次推进格局。该计划与当地中小企业资源储备形成了相当大的落差。

  有专家表示,与江浙等地相比,深圳民营经济的发展差距较大。由于深圳长期以来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因此深圳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只有21%,而浙江的比例高达50%。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深圳为35%,而全国平均水平已超过50%。

  由此看,深圳本地中小板上市资源储备不足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与民营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相比就更加明显了。如江阴市共有15家公司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江阴板块”,该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一。再如绍兴市共有23家上市公司,累计筹资达78亿元,其中在中小板上市的首批企业中就有4家绍兴的公司。

  门槛还是有点高?

  专家表示,目前的中小板规模层次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现行的中小企业上市门槛还相对较高。按照规定,企业发行上市的量化要求包括: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另外,上市周期长、成本相对高、融资规模小、再融资程序复杂等,也阻碍了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热情。

  但是,影响民营企业上市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为,企业经营者对资本市场的认识。

  “除了资金需求外,决策人的观念和认识是公司上市是否积极的根本因素。”正在进入上市申报阶段的沃尔核材公司董秘陈莉向记者表示。脱胎于家族企业的沃尔核材公司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200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是一家从事核技术改性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多元化经营的创新类公司。

  陈莉表示,公司自2003年就开始考虑在海外上市,但经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国内资本市场,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顾虑公司对海外资本市场的法律监管、政策层面等把控能力不足。

  “通过上市筹备与辅导,公司感受到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独董制度的建立,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是相当大的。公司决策层也坚信,进入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和长远战略上是有益的”,陈莉说。

  民企上市的心理门槛

  与高科技和创新类公司相比,一些脱胎于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的民营企业受制于观念和认知上的局限,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存在“小富即安”、“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的心态,其上市积极性明显不足。

  有保荐人向记者表示,缺乏上市动力的民营企业大都具有企业内部产权界限模糊,管理和决策家族化等特征。同时,加之对改制上市规则、程序、步骤不熟悉,担心改制上市后企业的经营运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也担心股权多元化后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所以就不愿意上市。

  另外,因为企业发展的历史,一些民营企业担心通过上市进程暴露公司财务、

知识产权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深圳一些创投企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经营中最突出的一个瓶颈,传统的借贷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相信对于资本的需求最终将会激发优质民营企业的上市动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