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变味的新农村建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 04:4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周荣祥

  已有一年多没有回家了,那天给母亲打电话,母亲在电话里忧伤地说,家里正在搞新农村建设试点,我们那个小镇被列入了试点范围。这令我很纳闷,新农村建设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什么母亲还不高兴呢?

  但电话结束后,我明白了,原来母亲在为没钱住进新房而发愁。我的家是在苏北一个中等城市的小镇上,那里男人出门打工,女人在家耕种,平均收入虽不高,但平常过日子大部分家庭还是可以维持。人们依靠祖宅世代而居,房子多为青砖黑瓦的平房,当然也有谁家挣了钱将屋子翻新建成楼房的,这通常会引起左右四邻啧啧的羡慕声。但现在有楼房住了,家里的乡亲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根据镇领导下达的指示精神,被列入试点范围的所有村都得搬离祖屋,住进新建的集中楼房。新建楼房的资金由政府出一部分,原有住宅拍卖抵一部分,乡亲自己再添一部分,算下来每户人家还得出三万元。

  初听这个计划觉得颇合情理,但细细想来,家里的乡亲们去哪弄这三万元呢?孩子上学要钱,生病养老要钱,人情往来也要钱,三万元对乡亲们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就算这三万块解决了,以后的生计却更令人发愁。

  家乡不比城市,似乎什么都可以自产。乡人平时生活无非就是油、盐、糖、醋等零散生活开支,偶尔家里来客人了,才会去街上买点荤菜,而蔬菜、鸡鸭鹅、水都可以在自家的后院里解决。一旦搬进楼房,后院没了,这部分开支加起来就令乡亲很头疼。

  更令人犯愁的是乡亲们的命根子土地也将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承包出去,各家也就留个几分地,让乡亲勉强活路。这一条可以说完全断掉了乡亲们的生活来源。不往大里说了,乡亲们的一套农耕用具却是颇占地方的,这个楼房有多大面积也同样是个问题。此前不是有报道说,农民抗着锄头进电梯吗?

  母亲的忧伤令我很难过,电话完了赶紧把年初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看了遍。文件是这样要求的: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毫无疑问,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绝对利国利民,但政策在一层层传达过程中发生了偏解。

  我问母亲,什么是新农村建设呢?母亲说,就是土地集中承包出去了拆房建楼房了。这样的回答有些可笑,但以母亲为代表的乡亲们却是政策的切身体验者,也不能忽视乡亲们的智慧,但我们的镇领导确是把新农村建设精神理解成了造房运动,面子工程,不然新农村建设中其它的要求为什么乡亲们就感觉不到呢?

  按照镇政府的计划,乡亲们住进楼房后为谋生活,将不得不背起行囊进城打工。一个数据是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1.8亿农民已经走进城镇,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有3-4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样的城市化值得思量!

  城里的房价仍然高居不下,从大处说,相对于8亿农民,这个住房难的问题并不足为惧,毕竟要在城里人买房的人数很少。但按照部分地方政府贯彻中央政策的思路,这个住房难的问题却已经在向农村蔓延,很难想象8亿农民在住房得不到保障后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毕竟三农问题是治国的根本。

  出于节约用地原则和规划村庄的要求,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在加班加点施工后即将矗立在那等待秋收的田野旁边,而乡亲们却正在为那天文数字般的三万元发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