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股指站在扩容与扩需的十字路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 04:4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股指站在扩容与扩需的十字路口

  金元证券研究所冉兰

  本周大盘再度反弹,周K线图上的阴阳相间格局,清晰地勾勒出沪综指围绕1600点中轴徘徊的趋势,市场的反复和犹疑心态暴露无遗。当下我们亟需厘清的问题是:在扩容与扩需的大背景下,市场最终会选择向上还是向下?我们认为:股指在十字路口的徘徊,这正是中级调整格局步入末端的必然表现。随着市场对扩容压力的逐步消化,市场可能会逐步走出牛皮整理格局。

  技术层面上,7月份展开的调整浪型逐渐变得清晰,无论是abc三浪调整格局还是五浪调整格局,都可以看出调整已近尾声。盘面热点也开始蠢蠢欲动,有色、金融、地产、军工等也轮番披挂上阵,只是成交量方面依然起色不大,靠目前两市不过200多亿的成交很难一下打破牛皮格局,因此短期市场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调整虽然进入最后阶段,但恰恰也是投资人最难熬的阶段。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很大部分原因源于近期政策面引发的资金预期变化,简而言之就是扩容。回顾过去两个月的行情,扩容无疑是个关键词,而这个扩容包含着增量的显性扩容(新股IPO、定向增发等),和存量的隐性扩容(“小非”解禁等)。

  先来看显性扩容。自中工国际拉开全流通格局下的IPO序幕之后,新股的速度和新股的“重量”与日俱增,尤其是中国银行以64.9亿股的发行规模亮相之后,大秦铁路中国国航等“重量级人物”也一路绿灯,短时间市场承受了较大的扩容压力。显而易见,大船驶入小港,不可避免遭遇“搁浅”,国航上市首日遭遇破发就是典型。据统计,截至8月1日,已发新股的14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达421亿元,而再融资市场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张,截至7月中旬,已公告的计划再融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地产行业由于受到严控,纷纷以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度过难关。很显然,A股市场迎来大扩容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隐性扩容方面,虽然不如显性扩容那么直接,但也不容小觑。另外,“小非”(持有公司总股本不足5%的小额非流通股股东)解禁后的抛售压力也不容忽视,据券商研究所统计,2006年年底以前,两市合计有184家公司约104.25亿股的限售流通股解禁,解禁的限售流通股市值超过700亿元。其中上周G中信和G长电的“小非”解禁,使得隐性扩容压力逐渐彰显,之前股指的下跌主要还是扩容之忧。不过,事实上的抛售压力暂时并不大,估计这一块隐性压力要全部释放至少还得等到几个月以后。但一旦隐性压力完全释放,杀伤力也是不小的。

  显然,单向扩容政策的推行,遭到了市场的“消极怠工”,大盘也相应展开调整。而在现实中“触礁”之后,政府开始采取了更为合理而理性的综合性政策,即双向扩容政策,扩容与扩需并举。

  一方面,扩容继续进行(我们的一贯观点是:大牛市必然伴随着大扩容,而大扩容最终会构成大牛市的坚定基石),后面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还原“市场化融资”本来面目,而不是陷入“市场化圈钱”的怪圈;另一方面,针对市场对于单向“抽血”反感的现象,应及时对大盘“输血”。从统计数据看,今年成立的基金已经达到52只,合计首发规模达到2071.74亿,这一数据创出历年基金首发规模的新高,且还有华安宏利等6只基金正在发行,另有多家基金公司的产品也在报批当中。业内预计,照此势头发展,今年基金的首发规模将有望突破3000亿份。另外,QFII规模的壮大势头也与日俱增,证监会日前批准了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英国保诚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QFII资格,加上今年来耶鲁大学等6家外资机构获批,已有36家QFII共获得71.4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还有保险机构也因为政策的松动,使得投资资本市场的上限比例不断调高,有望达到15%,若按前6个月3000亿的保费计算,单就保险一块就至少能有300亿入市。还有银行系基金也有扩大试点的说法,一旦付诸实施,又会从银行市场引入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由此可见,扩容压力虽然较大,但后方“增援部队”也着实不少,粗略一算,大致旗鼓相当。

  综合来看,一旦双向扩容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是能够缓解因为单向扩容给大盘造成的冲击和压力的。而从长远来看,随着越来越多优质公司的上市(包括众多“海归”的回归A股),会吸引到包括保险、QFII等长线投资客的眼球,最终构成牛市的脊梁。

小调查

本周股市在加息利空阴影下再度反弹,周末证监会颁布QFII最新规定,QFII投资国内股市门槛降低,您认为下周大盘将:
强势上攻
振荡上行
震荡调整
变盘回调
大幅下挫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