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不畏浮云遮望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 04:4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从当前金融热点看市场走势

  中原证券研究所苏小波

  7月份以来,针对经济运行和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央行为主的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这些金融政策有的预示着年内的政策走向,有的将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体制
性的变革。通过分析这些政策,或许能帮我们看清年内的市场走势。

  宏观紧缩还将延续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严格来讲应该是一次半),三次对商业银行定向发行具有惩罚性质的央行票据,而且央行运用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间隔期也越来越短,这充分显示了央行希望通过“连续微调”的政策来改变投资者预期,使过热的经济稳步放缓。在最近的一次加息之后,市场开始关注中国是不是进入了新一轮的加息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股市的继续走强蒙上阴影。

  尽管中国目前的实际利率处于多年来的低位水平,央行也在半年内进行了两次加息,但以此为依据判断中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未免有失草率。从国际背景看,美联储已经暂缓加息,而美国的利率期货也显示了其加息周期已经见顶,如果人民币再持续加息,监管层留给自己将来的操作空间会收窄,同时也会给已经不堪重负的

人民币汇率增加压力,导致人民币加速大幅升值,而这恰恰是管理层所不愿意看到的。

  从国内来看,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在由投资拉动逐步转向消费驱动,如果未来持续加息,则会对国内消费需求产生重大影响,这有悖于当前的经济政策。此外,我们认为这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相当有限。市场的基本面并不会因为一两次小幅度的加息而产生逆转。

  如果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信贷依然维持高位运行,不排除国家继续出台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但在多次运用了货币政策之后,未来的宏观紧缩政策可能会更多地由行政性政策担当。

  

人民币升值将成持续主题

  中国目前市场上流动性泛滥的主要结症在于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外汇和汇率体制。强制的结售汇制度和被人为压低的人民币币值,使得央行不得不向市场投入大量基础货币,尽管能通过公开市场进行冲销,但这种操作是有成本、有限制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尽管央行已经在去年的7月开始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但由于改革的力度明显不足,一年多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上是沿着小幅、稳步的趋势进行升值。既然问题的结症在外汇体制,而随着汇改一年多以来国内的经济主体外汇风险意识的增强,有关部门可能会在下半年更多地使用汇率方面的政策,包括放宽汇率的波动范围、加快升值步伐。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从两方面影响未来市场走势。一方面,随着本币持续升值而流入的一部份外资会直接进入资本市场,提高本国的证券化比率,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和估值水平。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将使某些行业直接受益,比如银行业、房地产业、航空业等。因为随着本币升值而进来的外资不管是投入到虚拟经济中,还是投资到实体经济,最终都会汇总到银行体系,从而对其规模、盈利模式产生正面影响;而航空业则因为外债比较多而受惠于本币的升值。因此,投资者在下半年可重点关注那些受惠于人民币升值的板块。

  融资融券:制度性的变革

  当前金融市场的另一个热点是即将由证券公司展开的一项新业务———融资融券。在本周沪、深两个交易所出台了针对融资融券的实施细则之后,市场更是对这个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大交易制度创新抱于热切期望。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做空机制,弥补了中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项重大缺陷,改变了以往市场单边下跌所有投资者都亏钱的状况。

  但是,从短期来看,不宜赋予融资融券太高的期望。从增加二级市场资金供给的作用来看,由于融资规模与试点券商的净资本挂钩,符合条件的试点券商数量较少,因此在试点阶段不可能给二级市场带来多大的资金。而从融券做空来看,券商的动力则略显不足:券商把

股票交给客户去做空,如果客户做空成功,则交回券商手里的将会是一些市值“缩水”的股票。但是从长远来看,作为一项制度创新,融资融券无疑将对中国的证券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