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外资银行将多元化融入国内金融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 04:4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 记者陈英

  外资银行盼望已久的中国市场“全面开放”将在今年年底到来。银监会为此近日向外资银行发布了修订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稿,鼓励外资银行在中国注册为法人银行,并给其权利拥有“人民币零售业务”和“独立发行银行卡”等两大实质性利好。

  外资银行将直接注册成本地银行,无需再借助中资银行的网络进入国内市场,是否会减少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呢?

  外资银行“本土化”没那么快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专家曹远征分析,一家“本地外资”银行要在国内组建公司,不但失去了便捷调动资金的能力和其母公司的信誉优势,还可能面临更高的实质税率,这样肯定要增加成本、税收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尽管政策给了实质利好,但会不会在国内注册本地银行,外资银行更多的是看重成本核算。如果综合注册成本高,而开展业务所带来的利润有限,外资银行本地注册的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中国银行金融专家谭雅玲认为,外资银行允许在国内注册法人银行,对其和中国银行的合作影响不大,因为外资银行自身“本土化”能力不足,对中国客户的了解程度和市场的熟悉程度还有一个过程。为真正抓住国内客户,了解国内市场,他们更多会两条路走路,即注册本地银行以及加强与中资银行合作将同时进行。单一地加速本地注册的可能性不大,外资银行将会多元化融入国内金融市场。而征求稿出台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方面规范金融市场管理,另一方面是警示国内银行尽快提高改革意识和服务效率,保持自身的优势和安全。

  业内专家分析,根据开放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的经验,外资银行从申请到正式开展业务,以及形成业务发展能力,对中资银行构成竞争的态势,往往有2至3年的滞后期。因此,在今年底中国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后,外资银行也仍需2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才能在开展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方面对国内银行形成竞争力。事实上从目前来看国内银行业仍将享有3至4年的“保护期”。

  中外银行合作多过竞争

  专家认为,金融市场应该开放时就开放,即便外资银行拿到人民币零售业务通行证,在很长时期内也未必会对国内银行造成冲击。因为外资银行更注重利润指标和回报,与中资银行之间合作将多于竞争。

  有知悉中外资银行合作谈判内情的人士透露,外资银行更愿意与中资银行在银行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领域展开合作,而对公司业务不感兴趣。因为个人银行业务不仅风险可控,而且在中国刚刚起步、发展潜力巨大。尽管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原则上即可享受与内资同等待遇。但外资银行的网点扩张仍然可能面临国内监管机构的限制,通过入股中资银行获得国内的网络,无疑有利于外资行的业务拓展。

  谭雅玲认为,在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中,外资银行既有优势又有劣势。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雄厚的海外资金、丰富的产品和创新能力、成熟的市场运作和组织管理经验、高科技的服务手段等方面,劣势表现在中国市场缺少足够的经营网点和强大的本地客户基础。中外银行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中外银行双方的互惠互利。双方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果与对方的优势进行互补,将促成双方更快地发展进步。现阶段,由于

人民币升值压力预期存在和宏观经济结构问题的突出,无论是外资银行还是中资银行都持观望态度,合作势头减缓,新的合作方式在探讨,但外资银行是肯定不会放弃中国市场的。

  曹远征说,由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同,所具有的相对比较优势存在差异,因而尽管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相当的压力,但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同样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例如,从目前有限的几家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展业务的情况看,由于这些外资银行的运营成本高,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客户上。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中资银行则更多地是利用广泛的网络布局服务于更多的普通客户。在这个竞争性合作的过程中,中外银行之间是竞争对手,也是策略伙伴。

  谭雅玲认为,中资银行更应该重视自身实力的积累。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包括资本、管理、技术、产品、服务及网络的竞争力,就必须重新整合现有资源和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其中就可以考虑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给境外投资者,通过与境外投资者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机制,使境外投资者投入相应的资本、技术、管理及产品,使中资银行迅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引进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文化,改善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谭雅玲强调,国内

银行改革要强调产品,只有产品多元化、服务效率高才能抓住客户。同时,国内银行还应该要加强市场化操作,强化利润指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