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千亿资金回流温州民营经济欲借力证券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 04:4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记者付建利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有“炒王”之称的温州资金开始纷纷回流到温州。而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关口的温州企业,也慢慢改变了对证券市场的态度。来自地方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温州欲借民营企业上市的东风,借力证券市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

  与此同时,国外的资本市场也纷纷向温州企业抛出橄榄枝。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有纽约交易所、全美交易所、伦敦交易所以及新加坡交易所、东京交易所、韩国交易所等欧美和亚太的交易所先后登门温州“抢客”,新加坡辉利集团总裁还亲自到温州来介绍新加坡的证券市场。

  千亿游资回流

  炒房、炒煤、炒棉、炒矿、炒油田……温州民资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总是能够先人一步找到盈利的沃土。但是近来,这一中国民间投资的标杆却出现了回流迹象。有人惊呼:闯荡天下的温州资本回流了!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是当地比较活跃的经济团体,因去年组织成批温州商人前往北京“团购”国企而出名。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温州分布在全国的资金有6000个亿,而盘踞在温州本地的有3000个亿。近几个月以来,大概有1000多个亿的资金回流到温州,仅从

上海楼市撤回来的温州民资就有四百亿元。

  “太累了,我要歇一歇了。”刚从上海回来的温州炒房团成员张先生,近段时间都呆在温州乐清家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他告诉记者,其在上海的几处房产刚脱手。虽然这些房产都是去年买的,地理位置不错,但在地产新政的冲击下张先生“扛”不住了,由于担心政府再次出台不利于地产投资者的政策,他只好提前脱手了,除去银行的利息,每套房产大概赚了15万左右。

  张先生的情形只是温州民资的一个缩影。来自央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截至6月底,温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647.58亿元,比年初增长379.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亿元,创存款增量的历史新高。据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郭天军透露,7月份,温州各银行的存款就比上月增加179%!

  人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表明,民间资金供大于求,民间借贷利率从去年至今一直呈下滑态势。截至今年3月底,温州民间借贷加权月利率降至9.062‰,同比降幅达20%左右。而在市场经济较为活跃的乐清市、苍南县(均为温州下辖的县市)的民间借贷月利率更由去年同期的12.15‰和7.956‰分别下降到8.10‰和7.222‰。

  大量温州资金回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国家实施紧缩信贷、严控

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所引起的。在银行收紧银根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短平快”炒房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据估算,在2003年、2004年“炒房”的黄金时期,至少有近千亿元温资活跃在全国各省市,上海占一半左右。宏观调控开始以后,各地房地产市场的温资逐渐缩减,周德文估计,全国千亿元资金中,至少四成已经从各个城市撤出。

  此外,在煤炭事故频发,国家对中小煤炭实行“关停并转”的政策下,投资在各地中小矿业的温资也有部分撤出。记者了解到,在新疆投资油田的温州资金也有相似情况。

  温州一位经济学专家告诉记者,大量温州资金回流后一般有三种去向:一是存进银行。二是直接进入温州当地的实业。三是只作短暂停留,很快会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迅速出击。而后两种资金的统计,银行存款数额难以全面反映。“温州很多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加上资源逐渐匮乏,不少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到了瓶颈阶段。”周德文告诉记者,在温州资金大量回流的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加以利用,把资金引导到新的主导产业中去。否则将是一种浪费。

  对此,温州市政府采取了积极引导的态度,从去年开始在全市推介重点工程,凡可市场运作的项目,都力邀当地民资加盟。回流的温州资本中,很大一部分都投到了这些重点工程。据了解,目前已有300亿元左右的温州民资参与投资当地,资本规模较往年增长了30%到40%。据悉,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石化、机电、市政建设等领域;还有部分进入高新技术和金融领域。

  温州资本最新四大动向

  一方面,大量的温州资金流回温州,而与此同时,温州资本也在汹涌流出。不久前,温州企业家组团到四川寻找投资方向,两位企业家在广元市斥资7000万元,买下当地两座大型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权。温州当地一位人士说:温州资金并非“回流”,而是“中转”。“进”的同时也在“出”,温资回流,决不是为了放在银行里吃利息,而是为了寻找利润丰厚的新领域和新的投资方向。

  “温州资金的投资已越来越理性。”据周德文介绍,温州资金最新的四大投资领域是:一是国有企业改制项目,目前全国很多地方的国资部门都向温州民企伸出了橄榄枝,温州民企人民电器一家就在上海兼并了10多家国有企业。

  其次是高新技术产业。温州资金原来投资的都是一些劳动密集性、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业,如打火机占据全世界90%以上的市场,眼镜占据了全世界70%以上的市场。而现在,温州资金青睐从科研机构买技术,投资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例如,蔡治顺原来是一家生产木制工艺品企业的老板,现在转向生物工程领域,成立了温州肽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是资源性项目。比如,华靖集团原来是生产西服的,现在就转向投资油田和锌矿了,公司雇佣了7艘油轮专门运油;原来生产鞋类制品的霸力集团也去广西投资矿山。据周德文介绍,现在温州企业家最感兴趣的是有色金属矿山、煤矿、油田等大型资源性项目。而青藏铁路的开通,更是为温州资金投资矿业提供了良好契机。

  第四金融领域。据悉,温州商业银行曾两次增资扩股,新增民资达10多亿。一位学者表示,“只要政策放开,温商打算在本地建一家以民资为主的商业银行。”郭天军告诉记者,大大小小的银行每年在温州就要捞走55个亿的利润,这让至今挂着“金融改革实验区”的温州陷入尴尬,“只要政策配套到位,民间资本自己组成商业银行完全可行。”

  与此同时,股市等金融领域也已成为温州资金新的“兴奋点”。周德文说,一直以来,温州人都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信不过

股票、基金、期货等这些虚拟资本。温州人喜欢看到实物,投资办厂、购买设备等等。但温州人对证券市场的态度正在悄悄发生改变,2005年底以来,一波牛市行让号称从不炒股的温州人也在寻求自我突破。有专家预测,“温州炒股团”的形成指日可待。温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的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温州股民新开户数激增,仅1-5月的交易额就超过了去年全年。

  温州历年来出台的鼓励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

  温政办[2002]135号

  对要求上市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如企业股份制改造中股东没有发生变化的,其土地、房产等资产的变更不视为交易,可直接办理变更过户手续,免收办理变更、过户手续费等。

  温政发[2004]79号

  支持大企业大集团股票上市和多渠道融资。对企业成功上市或买壳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温州的,市政府给予100万元奖励。

  温委办[2005]33号

  对进入拟上市辅导期的股份有限公司,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的额度为进入拟上市辅导期后3年内企业新增税后利润的10%。对于上市或买壳上市,并把上市公司注册地迁到温州的,政府给予奖励100万元。

  温委发[2005]57号

  鼓励企业上市和对外贸易。对进入拟上市辅导期的股份有限公司,同级政府应给予奖励,奖励的额度为进入拟上市辅导期后3年内企业新增利润的5%。对于实现上市或买壳上市,并把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温州的,同级政府给予奖励100万元。企业在境外上市募集到的资金,视同引进外资,享受引进外资的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