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影响有限加息仅具警示意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5:2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中投证券赵明勋杨国萍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先后小幅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大量发行定向央票回收市场流动性、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近期陆续出台的行政措施,其目的都是希望收缩市场流动性,从而控制信贷规模进而达到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的目的。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也是近期政府频繁动用行政手段以及本次提高存贷款基准
央行调控决心大 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2.25%上调至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85%上调至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信贷投放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居高难下是宏观经济调控治理的重要对象。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尽管经济高速增长较之前有所缓解,今年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比上半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环比下降2.8%。但是,经济运行仍处在绝对的高位,加息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在央行已经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本次再次提高利率,既是央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调控经济的显现,也显示了央行紧缩经济的决心。 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当前经济失衡表面上是国际收支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固定资产投资偏快,但是,如果把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起来,国际收支顺差引起央行外汇占款增加,央行对冲操作的效果有限,由此产生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资金充裕必然促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过快,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多。因此,国际收支失衡是这次经济不均衡最为重要的原因,平衡国际收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是管理层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而加息政策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选择,并且,加息使得之前中美基准利率保持3%左右的区间缩小,这会加大人民升值的压力。 如果从国内经济的角度来理解国际收支失衡,则国内经济不平衡无疑是更为根本的问题。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消费需求虽然近来有所扩大,但是,消费占GDP比例仍然偏低,而投资和出口仍然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 要扩大国内需求,必须以扩大消费需求为着力点。而提高利率,只会起到增加储蓄、使资金进一步向银行集中的作用;储蓄存款的增加,又会加大银行资金运用的压力,促使信贷投放增加。所以,加息与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倾向不协调。 继续大幅加息空间有限 一方面由加息引起的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国内利率市场化还不成熟,由地方政府引导的投资以及已开工项目对贷款利率的上调不敏感,同时,由于贷款利率可以下浮,央行期望通过上调贷款利率来抑制投资需求的目的可能会有一个“折扣”。4月份提高贷款利率的效果就说明了这一点,不但没有达到抑制需求的目的,反而刺激了银行放贷的欲望,同时市场上调贷款利率也低于0.27个百分点。 如果未来继续加息,不仅对于国内消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保持平稳的情况下,大幅加息对企业生产和投资的成本产生抑制作用,不排除导致经济硬着陆的可能。从这方面来看,这次加息并不能表明货币政策处于加息周期之中,而仅具有警示作用。 此外,前期众多经济学家呼吁,未来我国有陷入通货膨胀的危险,我们认为,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最终会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传导,使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但是,相当领域产能过剩限制了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幅度,并且,一定区间内的低通货膨胀率也有利于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就治理通货膨胀而言,加息意义不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