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保险双巨头重仓调查 保险402亿元资金投资到A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0:0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小明

  实习记者 马春萍

  深圳报道

  多年来困扰保险公司老总们的投资收益噩梦,似乎正在悄然消散。

  8月16日,中国平安(2318.HK)披露中报显示,2006年上半年该公司录得净利润41.62亿元,同比增长85.0%,远超业内预期。

  8月17日,中保国际(0966.HK)发布的中期业绩显示,该公司录得3.28亿港币的总体盈利,是历年来首次“扭亏”。

  中国人寿(2628.HK)尚未公布中期业绩,但香港分析师们已纷纷表现出对它净利润增长的热烈预期。

  全线飘红的报表背后,股市投资居功至伟。中报显示,股市投资已使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率由去年上半年的4.1%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8%。

  据中国保监会披露,2006年6月末,进入A股市场的保险投资达到402亿元,较年初增长186%。

  数据显示,2005年末国内保险业总资产规模15225.97亿元。而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入市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还都在4%以下,较保监会规定的上限5%尚有一定距离。

  近日,一则声称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有望于近期上调至10%的传闻风靡市场。虽然中国保监会资产管理部人士随后向本报记者表示,保监会并没有将此事提上议事议程,但仍没能冷却市场的兴奋猜测。

  在此背景下,本报记者获得了一份国内保险巨头投资A股市场的持仓明细表。从早先推动有色金属股的狂飙,到如今重仓押宝银行股以待后市,保险公司投资A股的路线图逐渐浮出水面。

  重仓下注G招行

  与频频在媒体上露脸的基金经理不同,保险大鳄在

资本市场中异常低调,他们水下潜行,隐遁无形。只有在上市公司照例公布业绩时,他们的身影才会在必须披露的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名单中一闪而过。

  与2005年中报中3家保险机构持有17家上市公司的7.5亿市值股票相比,截至8月18日,现在2006年中报中的保险公司数目已增加到9家,中报时的持仓市值高达103.3亿。

  在持仓市值稳步提升的同时,重仓名单中的个股每3个月便面目全非。以持有市值最高的国寿股份为例,其58只重仓个股中,曾在2006年1季报中出现的老面孔仅16只。新近买入的42只股票持仓市值高达30.28亿,已占到此时总持仓的76%。

  从资金流向上看,近3个月以来,保险资金追捧的热门个股已经悄然“换马”。

  上半年牛市之中,有色金属板块一路高歌猛进。据知情人士透露,保险资金从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G鲁黄金、G中金、G江铜、G关铝、G宏达、G云铝等上半年出现井喷行情的个股,均在2006年1季报各家保险公司的持有之列。

  以吸纳中国人寿过亿资金的G鲁黄金为例,3月末国寿股份首次出现在它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上时,只有163.4万股,而至6月末,国寿股份与国寿集团的合计持股已达482万,市值近1.4亿。而在中国人寿选择增持的几个月间,G鲁黄金的股价几经起落,从每股19.22元升至28.88元,涨幅过半,5月16日甚至摸高到47.97元。

  有色金属之外,上半年气势如虹的食品饮料板块,保险公司也未错过。2006年1季度国寿股份曾购入1289万股G五粮液。3个月过去,G五粮液的股价已从6.73元涨至14.54元,涨幅高达116%。国寿股份虽在其间曾减持近30万股,但其账上的市值已然飙升9634万。

  但是,3个月后,保险机构的口味变了。持有量最大的股票,已由2006年1季度的“制造业-金属、非金属”转为“金融保险”。保险机构对后者的持有市值已由3月末的13亿猛增至超过30亿(不含将于8月29日发布中期业绩的G宝钢,1季报中中国平安曾持该公司近11.7亿市值的股票)。

  金融保险板块之中,G招行成为各家保险资金追捧的最热门猎物。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纷纷以其作为重仓首选。其中中国人寿分别以国寿股份和国寿集团持有G招行6.8亿和3.7亿市值的股票;而中国平安则由平安人寿持有G招行5.5亿市值的股票,并由集团直接持有3.6亿。两家保险大鳄对G招行的累计持有市值已达19.6亿。

  重仓持有之下,两家保险大鳄已有斩获。继上周在香港联交所通过聆讯后,国际投行纷纷对招行H股目标价表示乐观。于是招行A股股价近日连续走高,8月22日已升至8.16的今年最高价,较2006年中报发布时涨幅接近6%。这意味着,按2006年中报持仓,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投资G招行已有接近1.2亿的浮利。

  “释放空仓”

  与市场中的其他投资者不同,“买涨杀跌”并非保险公司投资策略的全部。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区别于基金公司考核的方式和指标,保险机构的短期逐利性相对较弱,而更注重股票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目前的治理结构。因此,保险公司会更多选择相对稳健的个股进行长期投资。而投资的目的,则是在满足短期资产受益率要求的情况下,最终能与保险资产得到长期的平衡。

  为说明这一点,这位人士重点提及两类个股——房地产股与航空股。

  尽管宏观调控的背景对地产业不利,但按照2006年上市公司中报,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仍加仓持有G万科A、G金融街、G华侨城等蓝筹地产股,保险公司对房地产类个股的持有市值从1季报时的1029万猛增到78266万。

  “或许更让外界看不懂的是国航这样的股票,上市不久便跌破发行价,保险资金却仍然力挺。”该人士表示。按国航8月17日披露的A股上市公告书,国寿股份、国寿集团、中国人保和平安人寿尽数进入该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

  “因为油料上涨致使航空股看淡应该是几年之内的短期行为,这对打算持有更长时间的保险机构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这位人士解释说。

  此外,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入市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还都在4%以下,较保监会规定的5%尚有一定距离,通过大型企业的IPO入市也是“释放空仓”的一种有效途径。

  具体到各家保险公司,彼此入市策略又不尽相同。

  以同样对G招行重仓持有的平安、人寿为例,按照G招行2006年1季报,3月31日收市时,无论国寿股份,还是国寿集团,都不曾出现在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而到了6月末,国寿股份便以其8835.76万股的重仓跃居G招行十大流通股股东之首,国寿集团也已悄然购入4802.99万股,位列流通股股东榜第七。

  短短三月,中国人寿便在市场购入G招行1.36亿股。如此巨额手笔在现实二级市场上挥舞谈何容易?按记者对此区间统计,即便是在央行加息的4月28日,G招行成交量也只放至336万,其他交易日不过百万上下。

  “保险公司往往会抓住重点事件的后期影响来集中进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界人士告诉记者。据这位人士观察,4月28日央行加息后,5月8日-24日连续12个交易日,G招行交易量都在百万之上。“中间的买入大手应该就是来自中国人寿这样的资本大鳄”。

  与中国人寿的大进大出,快速进出相比,中国平安的选股策略则显得较为平稳,行业选择相对“专一”。2005年中报中,中国平安只通过平安人寿购买了1只股票,便是G浦发,4530万的持仓量已接近该股流通股总值的5.03%,同样的数额一直持续到2006年中报没有变动。而对G招行,2006年中期是中国平安对其1.18亿股的巨额持仓来自2005年3季度开始的缓慢增持,3月至6月间的的增仓只有区区1000万股。

  中国平安A股攻略的深深银行情结,与它频频于银行领域有所突破的综合金融策略遥相呼应。

  据接近中国平安高层的人士介绍,重仓优质国内银行股的策略与该公司看好中资银行股的判断一脉相承,“在香港市场,几乎每每中资金融股登陆,平安都会尽量通过财务投资者的形式参与它的IPO。”

  基金:炎凉之变

  上述基金界人士表示,从3月31日至6月30日,沪市大盘从1298直升至1672,涨幅接近29%;而G招行的股价从6.43到7.71,涨幅不足20%。鉴于保险机构与基金公司天然的强弱势关系,偏重进攻性的基金此时往往愿意“将所持股票让渡给保险机构”——双方密照不宣,顺水人情过处,不露丝毫痕迹。

  据记者计算,在G招行的机构投资者名单中,基金公司对流通股的持股比例已从3月末的31.16%降至24.77%,而保险公司的总持股则从2.3%提高到6.62%。

  按央行公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6年上半年保险公司总资产从年初的15226万亿增至17341亿,总投资资产也从年初的8894亿增至10141亿,但投向基金的资产却从年初的1099亿降至763亿。

  一升一降之间,保险机构与基金公司关系的炎凉之变一目了然。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较早前表示,2006年上半年,“有3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开业,由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77.9%。”

  通过基金进入股市是保险公司试水A股的最早路径。至2005年末,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集团和国寿股份累计持有基金量已达130.3亿份。

  然而,

封闭式基金带给保险公司的伤痛至今仍历历在目。自2002年保险资金大举进入以来,折价率一路飙升,至2005年秋季已从最初的2.3%跌至42%。行情不好使保险机构选择离场。2005年间,中国平安共减持封闭式基金24.7亿份。

  易方达基金一位人士表示,尽管基金公司为了争抢可能是最大客户的保险公司,纷纷取消收购、赎回费用,但仅区区管理费一项,在巨额保险资金涌入的背景下,也“显得太高了”。“还不如拿这笔钱把资产管理公司办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